晋城:永远跟党走——一位七旬老人30年后重新入党的故事


2014年,陈吉锁在原籍孔池村建起毛主席像章家庭陈列馆。12月26日,陈吉锁(左二)向来参观的群众讲解党的历史。陈雷 摄
  □本报记者 田黎瑕 通 讯 员 郭 红
  2017年11月28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二。可对71岁的陈吉锁来说,永生难忘。因为这一天,是他时隔三十年后再一次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天,陈吉锁想了30年,盼了30年……
再一次,站在党旗下
  11月28日下午3点,晋城市国税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讨论陈吉锁申请入党转正事宜。经全体党员充分讨论,并通过无记名投票,一致同意陈吉锁同志从预备党员按期转正,成为中共正式党员。公布投票结果的时候,陈吉锁激动地说:“今天我能够又一次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衷心地感谢党组织长期以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我衷心地感谢单位全体党员长期以来对我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我感谢各位领导几十年来对我的指导、关怀和信任。我将一如既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永远前行,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这一刻,不光他自己激动不已,连市国税局原局长、现任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张炜(陈吉锁的入党介绍人)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当天晚上的微信里写道:“我今天发展入党的是一位年逾古稀、第二次投入党的怀抱,不忘初心、永远爱党的一位赤子。我是他的知己,也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他没入党之前,就已经是一个没有举行仪式的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了。他的故事太感人了。”
  不是亲历者、见证者,就不大可能理解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如此迫切地再次回到党组织的怀抱?市国税局老干支部的组织委员向陈吉锁道出了心里的疑问不解。陈吉锁一脸郑重地告诉他:“你知道吗,一个在党的怀抱里成长的人,突然离开了党的组织,那种失落感、孤独感,苦得很。没有了政治生命,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没有了信仰,人还什么追求和奋斗?”
  他坚定的话语回答了为什么他一次次从远离单位70多公里外的小山村,倒三次公共汽车,早早就在办公大楼内等候着,用双手递交上自己戴着老花镜,一笔一划写好的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和抄写的党章;为什么每次通知开会,他也是第一个守在会议室门口,开会时,认真记录会议的精神……
  所以,当再一次,站在党旗下的这一刻,陈吉锁说,我要把毕生的忠诚献给党!
那一年,放下“包袱”再出发
  1946年3月,陈吉锁出生于山西省阳城县蟒河镇孔池村。1964年加入共青团,从1965年开始,先后被中共阳城县委、晋东南地委、山西省军区、北京军区授予“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和“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1970年1月30日,24岁的他光荣地宣誓入党。之后被选拔为阳城县河北公社党委副书记、武装部长,同年被选为阳城县县委委员。1974年又被晋东南地委任命为阳城县县委常委、团县委书记,1975年兼任芹池公社党委书记。1977年被调到沁水县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后来因为“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1981年,35岁的陈吉锁被免职,1986年被开除党籍,那年他40岁。
  35岁到40岁,正值人生黄金时期的他,遭受到如此打击,那种难过和伤心,外人无法知晓。
  陈吉锁的父亲是1942年就入党的离休干部,对于儿子经历的这一打击,他说,“你入党宣誓时不是说要‘随时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吗?不当领导,就当个好公民,开除党籍了还能追求进步,再要求入党嘛。”
  从那以后,他牢记父亲的话,时时处处以一个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并把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给下一代。
  后来,他的三个子女相继参加工作,都以良好的表现先后在单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让他非常欣慰。他常说:“咱们家现在就是一个‘党支部’了,你妈妈是支部书记,领导你们这些党员和我这个‘编外党员’,咱们共同进步。”
  1982年,沁水发生特大洪灾,他身处抗洪一线,从抢灾、救灾到灾后重建,用手中的相机和笔,记录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后来出版了长达16万字的《洪碑——沁水县“八二”洪灾纪实》。
  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当时,他们两口子月工资才30多元,还要供三个子女上学。他和家人商量后,把积攒了多年的存款和孩子们储蓄箱里的零花钱,凑齐了整500元,寄给了北京亚运会筹备组,在落款处只写了“沁水税干”。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召开家庭会议,说:“你们在单位缴纳的特殊党费是代表你们个人的,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是我也要交,咱们家这个‘党支部’更要交。”
  随后,他们一家子一次向党组织缴纳了1万元特殊党费。尽管中组部发来的特殊党费证书上没有他的名字,可他却高兴地说,“我不要名字,我尽的就是一颗共产党员的心。”这事被新华社等新闻媒体以《一笔特殊的“特殊党费”》为题进行了报道。
  1990年,他从沁水县税务局破格调到市税务局工作。工作之余,他笔耕不辍,撰写了一篇篇充满正能量的文章,被各类报刊争相发表。其中《坐着谈,何如起来行》、《一颗没有生锈的螺丝钉》、《迎霜傲雪仍从容》等被评为山西好新闻奖。1992年后,他先后被选为市税务局、市国税局工会副主席、主席。
  在这期间,他先后参与主编了《太行税歌》、《永恒的怀念》、《晋城税务志》、《晋城乡镇企业志》、《晋城市志》(财税部分)、《中国税官论税制改革》、《发展与辉煌》等大型史志书籍,被市纪检委、省国税局评为“模范通讯员”,被市政府表彰为“修志模范”。
三十载,重回组织怀抱
  退休后,他和老伴回到老家——阳城县蟒河镇孔池村。看到村中央一处空地,野草丛生、垃圾遍地,他又坐不住了,开始带动村里老年人义务劳动,垒地塄、修步梯、建凉亭……从2003年到2005年,他自掏腰包累计7万余元,购买花卉、树苗、健身器材、音响设备,让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现在的农民公园。
  十多年来,他不断走访、搜集、整理村里的历史史料和各大家族的资料。2015年,自费3万多元印刷了近60万字的村志和各家家谱汇总——《清雅居札记》,免费送给村里的300多户村民。
  多年来,他把重回党的怀抱的愿望埋在心底,一直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为了教育子孙和村里的青少年,每年七一、国庆、春节,他都要在自家大门,挂上党旗、国旗,带领大家高唱国歌。
  从1993年开始,他还把家藏的一万余件毛主席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照片、像章等制作成版面,先后在皇城相府、孙文龙纪念馆展出近十年。2014年12月,他在原籍孔池村建起毛主席像章家庭陈列馆。开馆三年来,有近万人前来参观学习,接受教育。陈列馆被阳城县关工委授予“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市国税局命名为“晋城市国税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市关工委授予晋城市首个“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2015年,陈吉锁被阳城县委县政府举荐为“新乡贤”、授予“先进工作者”,2017年12月被评为阳城县首届道德模范“新乡贤”。
  赤诚坚守,执著信仰,孜孜以求终有成。经过党组织多年的教育、培养和他自己不断地努力,30年后,陈吉锁在政治上又获得新生,经党组织考验、考察后,2016年11月8日,70岁的他被正式批准成为中共预备党员。站在党旗下,他流着热泪,庄严宣誓,并大声朗诵发自心底里的诗:“信仰造就意志坚,家风育得子孙贤。痴心追求三十载,重向党旗举右拳。”

昨“小阳春”中迎“八九” 气温波动频繁适时增减衣物
保障健康真扶贫 惠民政策暖人心
我市启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我市开展婴幼儿卫生用品监督抽检工作
市政府召开第45次城建交通周例会
晋城:永远跟党走——一位七旬老人30年后重新入党的故事
贴心!一年级新生家长自制姓名卡有大作用
龚文密到邵东县调研脱贫攻坚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索溪峪街道部署开年工作
深圳交警龙岗大队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我市开启领取养老待遇资格手机认证模式
市救助管理站开展“携手融合,情满中秋”活动
全市“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开展
湖南省安全生产实现良好开局 1至4月事故起数大幅下降
台州“小三亚”微信刷屏 网友“啪啪”打脸
衡水湖冰面未冻实 凿冰垂钓太危险
别样党员活动爱暖留守儿童
长兴岛经济区抓实整改落实 务求取得实效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召开2017年度考核中层干部述职测评会
桃源县车湖垸中学:智慧型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