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美丽的团馨园是周边居民休闲的首选场所
华侨城小区改造后靓丽一新
一匡街长发大桥
亚泰大街与台北大街交会互通立交桥
北四环绿化带花团锦簇
昔日棚户区变身万星幸福城
新颖别致的庆丰园成为新街景
小南立交桥全貌
市政道路四通八达,幢幢高楼鳞次栉比,公园绿地花团锦簇……这就是今日长春铁北的城市画面。
改革开放40年看变化,长春宽城,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彻底告别老工业基地昔日旧貌,以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质跨越提升的新城形象矗立长春北部。
“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城建工作始终。”几年来,按照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提出的这一城市建管要求,宽城区以创新理念激发城市转型动力、以协调理念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以绿色理念彰显城市风貌特色、以开放理念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以共享理念加强城市治理,全方位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产业品质、文化品质和生态品质,在加快推进长春北部核心区建设中,全力打造“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幸福美好家园。
“城市建设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要经济增长点,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提升城市能级、城市品质的关键。”谈起城市建设,宽城区委书记郝晶祥说:“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互为基础和条件,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开放40年,宽城区铁北改造10年,经过几届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我们在转型升级中实现了经济大发展,同时,城市建设也要同步跟上,甚至要超前规划建设,提高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吸引投资,吸引人流物流,这也是建设幸福宽城的首要前提。”依此共识,宽城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快速推进城市功能的完善,不断加强做好城市绿化、城市彩化、城市亮化、城市美化、城市文化等工作,以实施好百姓迫切关注的项目,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特别是近年来,宽城区坚持做到城市建设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加强铁南老城区改造提升,加快推进铁北新城区开发建设,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城市的协调性和宜居性,不断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质品位,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城市建设的明显变化,让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崭新的城市形象让宽城成为长春靓丽的北大门。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围绕“宜居宜业的长春北部核心区”这一建设目标,宽城区请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撰《宽城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初稿,赴天津“五大道”参观学习历史街区改造经验;逐一分解细化长春站周边环境整治、商圈整治、旧城改造、伊通河治理等一系列改造提升工程时序进度;对铁南区域传统批发产业植入“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模式,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层次和质量;在铁北特别是区政府周边区域,以中东砂之船·奥特莱斯为龙头,以中青旅、熙旺中心等商业综合体为辐射,引进麦德龙、迪卡侬等一批优质项目落位,打造高端服务业集群;在北京大街西地块拟建长春城市文化商业创意街区;铁南特色商业旅游板块拟建长春首席人文休闲情景式商业街区。
与此同时,为了打造城市文明窗口,宽城区还开展了“站前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狠抓长春站周边、光复路市场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打击占道经营、商户外溢等违规违法行为,依法整治私搭乱建、违章停车、乱堆乱放垃圾等不文明现象。
随即,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提升工作也全面展开,新建和续建部分道路,改造老旧小区,加大力度完成三环内的旧城改造任务,按计划稳步推进伊通河治理宽城段棚户区改造任务,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人居环境。
保护风貌、修旧如旧,解决危房、拆除违建……一项项改造工程的迅速实施推进,让宽城区的城市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改善的人居环境,不断前进的城市产业化进程,不断向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为长春加快建成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增添了无限动力与活力,也为长春经济的快速发展蓄积了强劲动力。
宽城,一座环境幽美、宜居宜业的靓丽新城正在长春北部强势崛起!
老城区再现历史风貌,新城区尽展现代风采。近年来,长春市宽城区城市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通过统筹推进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优化城区交通环境、全域增绿等措施,有效地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把城市建设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位置,统筹安排,同步推进,一幅宜居宜业的城市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建管结合 城区交通环境不断优化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只有血脉畅通才能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然而几年前,重要节点道路不通,小区进出路网配套不足,多处断头路、卡脖路阻滞交通不畅成为制约宽城区,特别是铁北区域发展的障碍。打通交通瓶颈,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载能力,成为宽城区近年来以大城建促进大发展的重中之重。
北人民大街是宽城区构建“一带两区十大板块”发展格局中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带,在宽城区加快建设长春北部核心区和长春市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将北人民大街这一重要交通节点彻底打通,宽城区委、区政府在规划、征拆、建设中动足了脑筋。2017年,这条长4.1公里、长春人期盼了几十年的北人民大街终于实现了铁北二路至北三环路段全线贯通。此后不久,长发大桥的建成通车也打开了一匡街跨伊通河的重要节点。台北大街快速路辅桥逐步完善,凯旋路西行上桥口2017年底实现通车,台北大街亚泰大街互通立交桥设施基本完成。三年来,宽城区陆续开工新建住宅小区周边路网配套项目,丙八十三路、丙九十六路、丙151路、凯丰路等新建道路,使得居民区路网配套不断完善,解决了居民出行问题。
此外,宽城区通过对区内道路通行能力实地踏查,列出区内拥堵路段,并寻找原因,最终将丙十二街、丙十五路、扶余路西延等断头路打通,大大增强了通行能力。同时,将北三环、凯旋路等路段拓宽工程列入长春市城建计划内,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同时,优化了城区的交通环境。
实践证明,宽城区一系列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有力举措,在为宽城的城市发展增辉助力的同时,更提升了宽城区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出行空间,为宜居宜业的新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增绿补绿 北部新城更加生态宜居
北人民大街、海棠园、海狮园、庆丰园、长新街、北四环绿地、北亚泰大街渠化岛绿地改造工程启动以来,一条条街路焕然一新,一个个游园绽放新颜……一直以来,宽城区将城市绿化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在不断推进。从2015年到2017年三年内,宽城区共新增绿化面积36.8万平方米,对区内三横两纵快速路沿线绿地、亚泰互通桥及凯旋互通桥绿地、长松出城口(北亚泰大街)、北四环路绿地、北亚泰大街渠化岛绿地等28处街路及绿地实施绿化。
宽城区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指导,在城区绿化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按照“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违建绿、退地还绿”的方针,坚持增绿与扩绿相结合,突出重点,通过对道路、广场、公园、城市出入口和环城林带等大力实施绿化,以点带线扩面,全面提升绿化建设水平,提高绿化面积,精心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花中”的生态宜居城区。特别是在绿化改造的提升上,宽城区加大城市园林景观密度,改善人居环境,塑造城市形象,针对绿量少、档次低、没有特色的问题,采取“加密、加花、加景,精心、精细、精品”的原则,注重使每片绿地或有自己的特点,或彰显人文历史文化,或突出一个主题,杜绝“千绿一面”现象,实施景观提升,从而实现绿化的可持续。其中:
——北人民大街,作为全区重点街路,紧邻长春北站,南有万达广场商圈,北有中东奥莱·砂之船商区,长度4100米,街路绿化面积6.93万平方米。道路两侧绿化种植采用车带统一种植6米高大黑松1300余株,十字交叉点分车带采用美国红枫、金叶榆、红叶李等树阵行列式栽植,两侧人行道绿化带6-9米宽不等,采取自然式栽植形式,形成了视野开阔、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效果。整体设计上贯穿体现人民大街南北统一,庄严、厚重的文化气氛,大气、自然的景观效果。
——海棠园,为方便广大居民活动娱乐,提高游园功能及观赏性,改造后将原1200平方米广场铺装,扩大到6000平方米,并安装健身器材,设置篮球场等建身设施,修建凉亭、廊架、座椅等休憩场所。改造后的绿化将种植1000余株多达10余个品种的海棠,包括美加欧1号、3号海棠、光辉海棠、绚丽海棠、红宝石海棠等,全面打造成一个集健身、娱乐、观赏三位一体的游园。
——海狮园,作为其所在区域内唯一一个供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将通过以打造景观为主进行改造,重点配套完成公园内的休闲娱乐设施,包括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垃圾桶,座椅等生活设施,并修建整石花岗岩花池、景墙、汉白玉整石栏杆、花岗岩垂花门等小品。同时,将重建海狮主题雕塑。
——庆丰园,比邻居民区,在改造设计上将按照能活动、有休憩、能观赏于一体的游园品质进行打造。绿地内安置四组造型各异亭廊,有环形廊架,弧形廊架,景观亭等,树木则选择树形高大笔直、姿态丰满的蒙古栎、五角枫,四季常绿的黑松、云杉,以及榆叶梅等花灌木,能够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赏景,景观节点处点缀景石以及造型树。
——长新街,设计思路贯穿精、细、雅、微等理念,对原有绿化景观池加以延伸,设计苗木采用对比强烈、形态各异的造型树木进行搭配种植,包括造型黑松、造型偃柏、造型金叶榆、红叶李,桧柏球、卫矛球等。同时,进行树池地形处理,使整体效果微景观化,团山大街两处节点处景观搭配2块高3米长2米的景观石,使景观得以提升。
——北四环绿地,绿化形式以整齐的防护林为主,品种包括梓树、糖槭、紫叶稠李、山桃稠李等。北亚泰大街以东的南北两侧,绿化形式为造型树片式种植,包括独干金叶榆、云杉球、独干金叶榆、造型偃柏、造形水蜡等,下搭配彩色地被花卉,包括荷兰菊、白花玉簪、丛生福禄考、地被石竹等。同时,引进造型树是此段街路的一大亮点,远观整齐划一,近看形态各异,整片绿地更加彰显活泼生机。
——北亚泰大街渠化岛绿地,整体设计以封闭式绿化景观为主,每块绿地既相互衬托,形成整体画面感,又各自独立,景观要素完整。地形高低起伏,花卉、植物穿插其中,形成近景、中景、远景三种距离观景视觉效果。同时,种植植物采用金叶榆造型树、造型偃柏、高大黑松、丛生山槐、稠李、白桦等,搭配多处摆放不拘的景石,形成雅致幽静、别具一格的景观效果。
科学旧改 老城面貌提档升级
2016年,为加快打造更富特色和魅力、更具辐射力和带动力的现代化城市,长春在全市启动旧城改造提升工作。
宽城区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利用两年时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旧城改造工作。通过旧城改造,城市面貌持续改善,承载功能不断提升,城市秩序更加规范,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两年来,区委书记郝晶祥、区长吴相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抓部署、抓落实、抓推进。把目标层层分解,分配到部门,落实到人头。并多次深入旧改一线督察指导工作,倾听百姓心声,要求旧城改造从群众反响最强烈、最急需的地方做起。
两年来,宽城区累计改造老旧小区72个,绿化提升街路20条,绿地16块,改造游园2个,广场1个,为公园绿地新增雕塑11件,同时将三环以内辖区划分为12块区域,进行了整体市政道路改造。
如今的宽城区,小区楼体整洁,绿地与树木争相辉映,房子穿上了崭新的“保暖衣”,曾经脏乱不堪的环境焕然一新……
“原来小区基础设施差、楼体外立面严重老化、楼顶漏雨、没有煤气等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现在我们的小区太漂亮了,生活在这里,我又找回了刚刚搬来时的那份快乐与幸福。”一位在长山花园小区居住了几十年的王阿姨说起小区的变化显得非常兴奋,她也道出了小区居民的普遍心声。长山花园小区还新增了健身广场1处,增设了健身器材、休闲座椅,建设景观凉亭4座,文化宣传栏10个,为居民的休闲活动创造了条件。
长山花园小区的变化只是宽城区推进旧城改造提升的一个缩影。宽城区在旧城改造中着力铸造精品,主要是解决老旧小区交通混乱、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为了更好的突出示范带动作用,精心打造了贵阳高层、天域新苑、长新机车厂、长山小区等8个精品小区,以点带面促进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与此同时,宽城区在旧城改造中,还特别注重把历史文化街区修复作为旧城改造的重中之重,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让历史与现实得到充分的融合。
在长江路的改造上,宽城区下了一番苦心。长江路是始建于1908年的商埠老街,被称为当年长春的“购物金项链”。随着时间流逝,那跌宕起伏的长江路特色渐已消逝。通过改造,如今,棕、白、橙、红色搭配的一砖一瓦、还在运行的历史大钟,以及茶色玻璃传递出复古的气息,让人回想起老长江路的辉煌。
重塑长江路经典,再现老长春风情。区委书记郝晶祥曾经说:“要在历史街区改造提升中培育特色产业。”
同样进行改造的还有胜利大街,改造思路均立足百年商埠历史和街路文化底蕴,以百年建筑为底色,以精典建筑为基调,注入现代文化因素,做到设计风格简约明快、街区整体协调统一,真正成为城市名片,再现“老长春”昔日历史风情。
除此之外,宽城区注重强调旧城改造提升的实效,把旧城改造与幸福宽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旧城改造与各项创建工作结合起来;把旧城改造与加强城市管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城市功能、形象、品位和人居环境“四个全面提高”,真正把宽城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净、城美的“宜居宜业的长春北部核心区”。
精心棚改 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从2006年“改造大铁北,建设新宽城”到现今“打造长春北部宜居宜业核心区”,近年来,宽城区在城市建设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过去,人们一提到宽城,首先想到的是火车站、铁北、光复路等字眼。而今,随着宽城区的飞速发展,从大家口口相传的大铁北跃迁成为了长春北城的城市之窗。
宽城区是长春市的老城区,老旧危楼多,棚户区多。抓好历史街区改造和提升、培育特色产业和新业态、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成了宽城区的一项重要任务。
面对重重困难,宽城人不等不靠,以先进的理念、超常的举措,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加强科学推进棚户区管理工作,制定了《宽城区关于进一步规范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管理意见(暂行)》,并在今后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中严格按照此意见执行,用于保证项目依法依规实施建设,及时办理各项审批手续,解决超期回迁及不按期办理产权证等引起的相关问题等提供了依据。
同时,在棚户区改造项目招标工作过程中,加强对投标单位的实力审查,提高棚户区改造项目准入门槛,让更多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参与到棚改工作中来,旨在打造精品项目,提升区域品质,创建城市名片,助力宽城区城市建设发展。
有依有据,有章可循,工作必然事半功倍。自2006年全市实施棚户区改造工作以来,宽城区被市政府先后批准列入棚改计划的地块有111个,已竣工的地块19个,规划用地面积510公顷,竣工面积867万平方米;已安置居民约1.9万户;在建的棚户区项目共20个,总用地面积约453公顷,总规划建筑面积约853万平方米。在亚泰大街两侧的亚泰北大街东地块(万晟国邦)、养正高中北地块(万星幸福城),凯旋路两侧的龙洋地块(青旅一号)、纪家窝堡地块(公园道1号)、钢材市场地块(万龙台北明珠)、铁北二路南地块(凯旋佳家)、位于三环的谭家地块(米兰国际)和兰家镇的华方·状元府等棚户区改造项目,自开工伊始便得到广大市民的热切关注;正在实施征收工作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共36个,总用地面积约575公顷,总规划建筑面积约797万平方米,目前征收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展开,待项目竣工后又将为宽城区带来极大的变化与提升。
随着宽城区城市建设步伐的持续加快,各种强有力的城市改造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城区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条件,这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动区域经济迅猛发展,不断为宽城经济大提速、大发展注入新活力。
沪连企业软交会上亲密牵手
周至县长陈旭辉调研检查秦岭违建整治工作
端午节故事及传说你了解多少呢?
绿色发展成就亿元村 乡村振兴看胡桥系列报道之一
德保:小小“口袋书” 宣传大政策
亦城亦景大城建 宜居宜业新宽城
一声“救命”后电话停机 民警充话费救中风老人
灵璧县“五个突出”组织生产自救
人民网:第三届峨眉山茶博会 免费对公众开放
通江县川陕苏区王坪旅游区总体规划通过评审
新华网:第三届峨眉山国际茶博会开幕 20条茶乡旅游线路发布
沧源11天办结移送首例留置案件
大数据:2月重庆新增存款428.87亿元 贷款200.68亿元
酿就甜蜜生活——长丰乡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道德模范|龚阿全:菜场里的活雷锋
临沭县蛟龙镇“四措并举”推进“河长制”工作
【民政】市民政局积极组织人员清扫积雪
为“清廉浙江”建设 提供台州样本台州经验
琅琊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
关于张大臣同志提前退休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