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面对死亡 生命教育是国人的必修课


  近年来,我国癌症病人逐年增多,2020年预计癌症死亡人数将超过400万。家长们往往对各种兴趣班趋之若鹜,但却极少有家长对学生灌输生命教育知识,这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块硬伤。调查显示,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相继在大中小学开设了死亡教育课程,建立了一套从幼童到成人的死亡教育体系。上世纪90年代,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也陆续开展了死亡教育,并且已经付诸于中小学日常教学。但是,由于种种制约因素,内地的死亡教育尚未系统展开。因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死亡教育极度缺乏,学校也没有开展关于死亡或者生命教育的课程。
  其实,死亡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正确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教育人们坦然面对死亡。中国缺乏死亡教育,因此才会有绝症病人自暴自弃,无法平静度过最后的生命时光,才会有亲人对弥留之际家人的手足无措。我们没有死亡教育,因此当孩子问起我们什么是“死亡”时,我们总觉得不吉利,避而不谈。其实死亡何须忌讳,它只是一个自然的生命过程。客观地面对它、认知它,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中国传统文化避讳谈死亡,因为内心恐惧死亡,不谈论它是最好的心理防御。但不去探讨它,我们又如何去对待行将离开的亲人,既不触碰禁忌又希望亲人没有遗憾地离开,这不可能办到。因此,我国的临终关怀缺失,更多的是因为亲人之间的价值冲突。
  尤其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来说,能够“尊严地活,安详地走”是幸运的。相比意外死亡,肿瘤死亡是个慢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病人还有时间做一些准备,还能为家人、为社会留下点儿什么。比如有些患者就把自己最后的时光录制下来,觉得这样即便离开了,他还是能跟亲人在一起。我们有必要在医护中普及死亡教育,让大家对生和死、优生和“优逝”有更加全面的洞悉,对死亡有伦理的、哲学的、世界观的深度考量。而当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那么忌讳死亡,谈论死亡更多一点,人们慢慢就会免疫,就会更理性地看待它。
原标题:生命教育是国人的必修课

市作风办对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工作开展专项督办
市检察院召开转隶人员座谈会
市卫计委主任周海平到复兴区调研社区卫生工作
全市开展重点车辆清查整治统一行动
我市推进沿江整治 文星东路20余处违建开拆
正确面对死亡 生命教育是国人的必修课
“农道东北印象”开启农民致富大门
不可描述!男子坐动车看不雅视频还放外音,整个车厢可听到
永嘉三江13号地块拟10月主体结顶
明日城区部分片区将短时停电
老人丢失文玩把件 13路公交车驾驶员及时送还
【退伍不褪色 转业不转志】卢业明:退伍不褪色 让家乡更美丽
九江市行政服务中心进驻单位56家 全省率先实现“三十证合一”
酒后报假警 男子被行拘
河边垂钓,钓上一条娃娃鱼
邓宏永副主任参加2018广州新闻发言人座谈会并发言
你所不知道的“朝鲜制造”,这两款产品中国人也在用!
宿松县:王华再次到陈汉乡督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瑞昌市黄金乡积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
重磅!新个人所得税法明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