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广东工业史的珍贵遗产

   
1935年建成的顺德糖厂厂房,墙面为空心红砖墙。
糖厂车间内仍保留着建厂初期的生产设备。
  佛山新闻网讯 佛山日报记者文倩、杨婷摄影报道:顺峰山下,德胜河边,黄色外墙里隐藏着83岁“高龄”的顺德糖厂。透着历史斑驳的大门、高耸的烟囱,无声地对滚滚向前的德胜河水诉说着当年佛山近代工业的辉煌。  翻开顺德糖厂的历史,从捷克斯可达公司引进全套制糖设备,首创国内亚磷双浮法炼糖工艺,采用国际食糖质量标准组织生产,无不彰显着“佛山制造”敢为人先的历史。由于其重要的历史价值,2018年1月,顺德糖厂入选首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当今经济发展呈现的一些特点,如引入外国机器设备代替人力生产,在那个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很震撼。”在翻看了顺德糖厂的旧照片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商道研究所所长郝伟博士不由得感叹:顺德糖厂是研究佛山近代工业发展史的重要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
  糖业救国 振兴地方实体经济                                            b 
  2013年5月,顺德糖厂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顺德糖厂最有历史价值的部分保存完好,时不时吸引周边的糖厂老职工回望感慨。
  目前这座厂址还保留有制糖车间、压榨车间和成品糖仓库两间、斯可达生产的部分设备,以及码头和生活社区。厂房为钢框架结构,大跨度钢桁架上盖铁皮顶,厂房墙面为空心红砖墙。
  上世纪初期,顺德以发达的机器缫丝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站稳脚跟。不料,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丝绸出口受阻,顺德乃至珠三角都需要寻找新的经济支柱。在这种背景下,顺德糖厂于1935年投产,被寄予“糖业救国”的厚望。
  《陈济棠办糖厂经过真相》记载,1934年,广东执政当局以“振兴地方实业和糖业救国”的名义,拿出17万英镑,委托捷克斯可达公司承建顺德糖厂。
  顺德勒流市民何奈讲述了祖父何启澧当年参与筹建顺德糖厂的故事。何启澧时任广东省建设厅厅长,他与另一位勒流先贤到各地察看。这位先贤认为糖厂应建在勒流,带动家乡勒流发展。而何启澧出于顺德整体经济建设发展考虑,极力反对在勒流建厂。何启澧认为,在顺德大良沙头建厂最合适,因为德胜河是交通要道,水路运输方便,运营成本较低,还可带动顺德以及广东省的就业。
  据《陈济棠办糖厂经过真相》,1935年,包括一套榨蔗设备、一套炼糖设备以及发动机、锅炉等设备的整条制糖生产线建成投产,计划年产糖量1万吨。顺德糖厂成为当时中国第一间并且是最大的甘蔗机械制糖厂。
  “顺德糖厂让陷入经济低谷的顺德通过蔗糖业回归到经济重镇。”顺德知名文化人李健明曾著文说,其业绩实应大书一笔。
  转制重生 曾被《人民日报》报道
  1949年后,顺德糖厂迎来黄金发展期。《国营广东顺德糖厂简介》记载,1950年,顺德糖厂的榨糖能力达1087吨/日,首次突破原先的设计能力。上世纪60年代,糖厂开拓新业务,制纸厂、酒精厂等厂房相继建起。其后糖厂不断通过设备更新、改造和扩建,生产能力逐步提高。至上世纪80年代,它的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其税利曾占顺德财政收入的40%。
  “糖厂最辉煌的时候,职工有3000多人。当时想进糖厂工作没那么容易,要经过考试面试才能进。”1951年进入糖厂工作的大良人兰姨回忆起糖厂的辉煌史,依旧为之自豪:“那时糖厂职工就有很好的福利,青年们都以能进入糖厂工作为荣。”
  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受珠三角甘蔗产量的锐减和吃低糖食物观念的影响,顺德糖厂生产每况愈下,1993~1995年甚至停产两年。
  停产后的顺德糖厂于1995年经过改制后重新焕发生机。记者在佛山市顺德区档案局(馆)发现一份留存着的1995年4月4日的《人民日报》。当日该报头版头条这样记载着顺德糖厂的“起死回生”:每天都有3000吨甘蔗从四面八方涌来德胜河码头,沉睡多年如废铁的榨蔗设备又重新轰鸣,200多职工重新回到机器旁......
  《国营广东顺德糖厂简介》记载,上世纪90年代末期,顺德糖厂的生产能力达到鼎盛,年处理原糖60万吨,到2003年产值达到18亿元。不过,顺德糖厂最终还是像全国各地的大小糖厂一样,完成历史使命,在2013年停产待命。
  保育活化 研究广东近代工业史
  历经80余年沧桑跌宕,顺德糖厂今年1月入选为首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不少糖厂老员工都为此感到骄傲。“大半人生都给了顺德糖厂,即使停产了,只剩下旧厂遗迹,还是觉得很高兴。”在顺德糖厂工作62年的王婆婆说。
  这个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发酵。网友“结合心德”说:“我曾经参与过顺德糖厂多个蔗季运输甘蔗工作,有着深深的记忆。”网友“镜像”感慨:“保护好城市记忆就是保护好文化脉络,点赞期待。”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邱立诚曾这样评价:“顺德糖厂的厂房基本结构仍保留完好,早期从捷克进口的机器虽已老化,但部分仍能生产运作,是研究广东近代工业发展史的珍贵文物。”
  工业化进程中,机器设备及先进生产技术是第一要素。当初,除了全套制糖设备,斯可达还派出一批捷克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厂房、机器的设计安装。“这批先进的机器设备,对糖厂工业化发展起到很大作用。顺德糖厂,可以说是广东近代产业化、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佛山市顺德区档案局(馆)长叶卉时这样评价顺德糖厂。
  “无论是从经营思路,还是实物遗产方面看,顺德糖厂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郝伟认为顺德糖厂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厂房和设备保存较好,尤其是能够反映出当时糖厂积极扩大内需、重视人才等宝贵经验,可作为现代工业企业发展的借鉴。这些珍贵的工业遗产理应得到合理的保护。
  郝伟建议,保育和活化该工业遗产,比如将顺德糖厂打造成佛山工业文化创业基地,旧设备不能仅仅只是静态放置在厂房,还可适当进行生产演示,也可引进文化创意类企业等,兼顾保护利用,为佛山文化注入新活力。

国家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到增城区调研
全省城市“双修”规划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景召开
他乡过年记:看看他们在北京的春节是如何度过的?
兴文农商银行开展2018年“金秋助学”活动
长江重庆段将迎入汛来最大涨水过程 市防办已发预警
研究广东工业史的珍贵遗产
[人社局]成都高新区“新媒体”助力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
从平均游览3小时到住上三五天 民宿热闯入偏远山沟沟
岱山:村账晒在阳光下 晒出和谐晒出廉
凤台平菇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贵阳市食品安全职业化检查员培训班开班
漳浦办理农药经营许可取得阶段性进展
阳江日报:阳江报人精神薪火相传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40年,“蝶变”烟台港
住青省人大代表昨返青
“圭峰之春”文化庙会精彩揭幕 新会各大景区活动多多
我市部署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江国新参加
政府搭台 农副产品直销北京
民警为生病婴儿护航 “闯”出12分钟紧急通道
"玛利亚"有个性!强度强、不对称、移速快 傍晚起风速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