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邵武市卫闽镇花千谷庄园风光(6月15日无人机拍摄)。 邵武市利用当地自然生态资源,打造一批集旅游休闲、科普养生、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旅游小镇和特色山村,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 彭张青 摄)
“游完海洋公园,晚上可以带孩子去看‘印象大红袍’,明天去主景区登天游、坐竹筏,下午可以去茶文化观光园体验制茶、观看斗茶表演。”这两天,来自湖北武汉的张秀琴女士一家在武夷山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她说,武夷山这几年变化很大,以前来武夷山就是“爬山坐竹筏,晚上睡大觉”。而现在大人可体验的项目多了,孩子也有了玩耍的地方。
和张女士一样,许许多多的游客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闽北地区旅游发展所带来的欣喜和感动。
增加旅游产品有效供给
1999年,武夷山作为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开启了南平旅游业发展的新篇章。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武夷山水之盛名与武夷茶之美名远播,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曾经,“登山、赏景、泛舟九曲”是游客来武夷山的唯一选择,而这种现象在2010年3月29日《印象大红袍》正式公演以后,有了明显的改观。
作为张艺谋印象艺术团队创作的中国第五个、福建省首个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让游客可触、可感地体验武夷的历史、民俗、山水以及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除了《印象大红袍》之外,武夷水秀演出、云河夜游、武夷宫-崇阳溪两岸夜游、夜下梅旅游线路以及朱子文化节、欢乐茶节、食品博览会等各种旅游产品和活动,不断丰富武夷山旅游业态,让武夷山旅游从单一的观光游向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会展等并举的多元化迈进,让游客有了“留下来、住下来、还想来”的理由。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南平市发挥龙头带动能力,以全域理念统领旅游业的发展。在龙头带动下,各县(市、区)明确发展思路、步步为营,全力提升旅游产业,除了基础的观光游,还不断增加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做好“旅游+”文章,推动大武夷旅游圈的崛起。
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多点开花
经过多年的发展,南平市除了拥有金字招牌“双世遗”武夷山外,还有46个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其中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1个。
北接武夷山、南毗泰宁大金湖的邵武市,将和平古镇、大埠岗樱花小镇、桂林文创小镇等串珠成链,让花千谷庄园、武夷温泉、卫闽花果风情特色小镇等景点聚点成片。在这里,可以满足你观光度假、文化体验、休闲康养等多元需求。而武夷温泉度假村门口新添新能源共享汽车,则让你无缝对接世界遗产地武夷山、泰宁。
生态为本,文化为魂。建阳区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走出“旅游+文化”的好路子。在建阳,各色建盏招牌和店铺随处可见,建盏文化创意街、建盏特色小镇也初具规模,与建盏相关的点茶等传统技艺体验项目也受到热捧。在这里,你不仅能够畅游建盏市场,感受浓郁的建盏文化,还能随意地走进大师的工作室,与建盏大师一同赏瓷论盏。
近年来,建瓯的乡村旅游火了。为促进乡村振兴,该市依托青山绿水,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业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在“国家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小松镇,沿溪流域岸边的健身绿道,将田园风光、果园景色、美丽乡村、现代设施农业等串点成线。田园采摘、户外徒步、登山、宿营……建瓯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小城旅游发展之路。
当然,你也可以慢步闽江之滨,体验一把有着“小香港”之称的延平夜景;登宝山、访石窟,探寻顺昌齐天大圣祖地的神秘;走进光泽县中国生态食品城,感受中国特色小镇50强圣农小镇的独特魅力;寻着丹桂香来到浦城,在福建省首批优秀创意旅游产品“印象小密”中国包酒文化博览园里,看酿酒工艺,品香醇包酒;踏进云烟袅袅绕奇田的政和,啜一口高山区生态茶,在18℃的夏天里深呼吸。
“县县通高速”的实现让大武夷各地旅游资源有机地串珠成链,多点开花。而高铁时代的到来,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高速、高铁、十六条航线构建起南平与福州、厦门等周边城市1小时交通圈,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3小时交通圈,以及与京津冀乃至全球各地的空中交通圈,一张四通八达的“快进慢游”旅游立体交通网络已经织就。“武夷山水美,道路却难行”已成为历史。
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武夷旅游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作为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武夷山市已建成17个智慧应用项目并投入使用。
闽北大景区,处处皆景观。立足市场需求,我市主动融入大局,聚焦聚力,改变过去观光游单一模式,全面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政府推动,部门协同,企业互动,融合发展的实践已在闽北全域展开。
与一产融合,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土特产品变旅游商品,闲置民居变特色民宿,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全市全力推动2个镇和32个村创建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和特色村。
与二产联姻,旅游更精彩,工业更闪亮。4a级景区浦城小密包酒文化园、建瓯福矛酒业、长富牛奶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依托厂房、产品和企业文化,为游客提供参观、游览、体验、购物等服务,工业旅游正在成长为闽北旅游的新动能。
与三产互动,体育、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开展海峡两岸茶博会、朱子文化节、国际骑游大会、马拉松赛、三生三世十里荷花朱子婚礼、建阳建盏文化旅游节、政和紫薇文化旅游节等节庆赛事活动,促进茶旅、文旅和体旅等结合,力争“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
着眼“全域旅游”,发挥水资源和特色文化优势,我市在全国首创“水美城市”建设,将每个城市的黄金水道打造成“城市客厅”。以山带水、以水补山,实现水美城美、宜居宜游。
如今,闽北旅游业与多行业从“简单相加”到“相融相盛”,要素跨界融合、产业同频共振,闽北正朝着“处处是风景、行行加旅游、时时可旅游”的全域旅游目标全力迈进。2017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4130万人次、比增20%,旅游总收入602亿元、比增30% 。
去年,我市高标准编制出台了《南平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年),并以此为“施工图”,精准发力项目建设。当下,放眼大武夷,旅游项目遍地开花;来日,大武夷旅游必将更上层楼。
濉溪县临涣镇“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活动丰富多彩
太和医院与韩国峨山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塘厦:统筹社区4900多亩土地 建7个科技产业平台
抗战地标群呼之欲出 展馆演艺群各有千秋 沈将建多个文化地标 为城市留存历史记忆
“担当新使命·讴歌新时代”沙县歌咏比赛圆满落幕
青山绿水处处游
候鸟式养老催热昆明养老产业
重庆两家企业“亮剑”2018数博会 “黑科技”引现场围观
永州面向全市征集“新思想进基层”主题书法作品
成资两市民盟市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周密出席会议
传统老月饼最有中秋味
纳米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恩施州挂牌
市政府召开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建设推进会
市城区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成效显首日查处4000多起交通违法行为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落户成都天府新区
总领事蓉漂四年舍不得走 最爱带娃逛公园
石家庄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部门抽查工作顺利完成
苏州本周以多云天气为主 气温将明显上升
东湾社区 清洁家园,小志愿者蛮给力
昆明考虑用电子设备监管电动车 一旦违法交警要请你吃"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