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痛风患者增多防治关键须“忌口”

医生查看患者病情春节过后,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热闹起来,前来就诊的痛风患者明显增多。医生表示,节后是痛风患者就诊高峰期,防治痛风的关键之一是“忌口”。
  节后痛风患者增多
  “医生,我的左手关节又红又肿,还痛得难受,可能是痛风发作了,麻烦你帮我看看。”3月14日,在医院风湿免疫科,今年52岁的王大爷前来就诊。医生肖忠英通过检查确诊王大爷患的是痛风,并为其开具药物,叮嘱他要控制尿酸、注意观察、定期随访。
  “春节过后,几乎每天都要接诊多例痛风患者,这与春节期间大鱼大肉、饮食不规律有关。”肖忠英告诉记者,痛风与饮食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长期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如鸡汤、鸽子汤以及饮酒等,是引起痛风的重要原因,因为高嘌呤容易导致尿酸高,而尿酸盐结晶会沉积在关节里,从而引起痛风。
  患病趋势年轻化
  据肖忠英介绍,以前痛风患者以老年人为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患上痛风,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身体强壮,可以放开吃喝,殊不知,痛风正悄悄找上门。
  日前,一名年仅18岁的男性患者,因右脚拇趾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到医院就诊。通过检查,肖忠英发现他的尿酸很高,考虑是痛风性关节炎。后来,给予抗炎止痛、降尿酸治疗等处理,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改善。
  “不闻不理”危害大
  控尿酸“忌口”很重要
  肖忠英告诉记者,从她多年接诊的情况来看,90%左右的患者都存在误区,即急性发作期到医院积极治疗,一旦红、肿、热、痛等症状改善,他们就立即停药,甚至“不闻不理”,照常吃喝。长此以往,不但痛风发作会越来越频繁,还会引起痛风石,即在关节处凸起一个个包块并难以消除。时间一长,还可能引起肾结石,严重者可能引起肾功能受损。
  17年前,市民郑先生因左脚拇趾关节红、肿、热、痛到医院检查,确诊为痛风。当时,他通过降尿酸治疗,症状得到缓解。此后,他的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夜间急性加重,诱因是进食肥甘厚腻并饮酒等。每次治疗后,上述症状缓解,渐渐地,踝、膝关节也出现红、肿、热、痛,四肢关节还出现痛风石沉积。去年,症状加重,双手、双脚、双膝肿痛、变形,四肢关节出现多处痛风石,他再次到医院治疗。
  “郑先生就是典型的‘不闻不理’型,有症状就治疗,症状缓解了又继续吃喝,最终导致严重并发症。有的结石较大,通过降尿酸治疗,消除也比较缓慢,不仅花钱较多,还严重影响美观。”肖忠英强调,痛风是一种慢性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因为嘌呤溶于水,所以患者平时一定要“忌口”,少食鸡汤、鸽子汤,并少食用啤酒、海鲜等富含嘌呤的食物,控制尿酸水平。(本报记者 梁盛贵 文/图)

河南省大中型企业反邪教工作推进会召开
赛场一瞬
九江市中医医院举办2018年冬病夏治贴敷疗法(三伏贴)培训班
我市召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养老模式”研讨会
好消息!2017年度九江市市本级社保补贴1月15日发放,赶快行动起来吧!
节后痛风患者增多防治关键须“忌口”
2018年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地市行活动首站到肇庆
刚刚 云南白药对配方中含氨甲环酸情况作出回应
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培训班开班
拾荒慢跑“跑”出天蓝、地绿、水清
通州部署2018年度医疗保险城乡并轨及筹资工作
5月25日至6月1日停电公告
市领导实地督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
8万户IC卡燃气表升级为远程燃气表
余新镇第二十三届“渔里之谣”文化节闭幕式隆重举行
石冲口镇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92号汽油调整为每升7.01元
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形成长效机制
大川头镇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营造优美人居环境
川大高颜值学霸寝室分享保研心得:制定“寝室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