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造”池州长江大桥北主塔封顶,用国内首创皮肤功能混凝土


长江日报融媒体10月22日讯 22日上午,武汉设计建造的池州长江大桥北主塔顺利封顶,远远望去“颜值”颇高,多项新技术为国内首创。
池州长江大桥北主塔顺利封顶 通讯员张洪兵 摄
池州大桥由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四公司参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参与设计。桥长5.818公里,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塔为花瓶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跨828米,塔高237米,在国内同类型桥梁中跨度位列第四。
主塔外观看上去比较光洁滑溜,实际上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皮肤功能混凝土,为国内首创。据项目总工尚龙介绍,在大桥塔柱外层浇筑一定深度范围的皮肤功能混凝土后,外观像皮肤一样,还保护着内部“骨骼”。这种混凝土能够明显改善整体主塔的外观质量,不仅免除了后期涂装的成本,且以其独有的特性极大地提高了塔柱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性能,大大增强了主塔结构强度。
据了解,皮肤功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不同就在于原材料的选择及配合比上。项目部将房建墙体材料钛白粉引入大桥混凝土中,经过20个月100多次的配合比试验研究,终于顺利解决了塔柱皮肤功能混凝土现场浇筑、泵送、振捣等施工难题,使塔柱混凝土施工质量和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填补了我国在皮肤功能混凝土领域的空白。
大桥由下、中、上塔柱及上、下横梁几部分组成,上塔柱高92.2米,两上塔柱间通过6 道钢横梁连接,钢横梁外包琉璃黄色钢球。项目经理何文宗介绍,一般大桥的斜拉索是锚固在主塔上部的混凝土索塔上,池州大桥则采用国内首创的分组集聚锚锚固工艺,主塔斜拉索锚固在6道钢横梁上。
所谓集聚锚,就是集合锚固在一起。108根斜拉索将分六组集合,分别依次从6颗琉璃黄色钢球中穿过,锚固于上塔柱横向的六道钢横梁上,整体呈放射状伸向桥身。
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是安徽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济祁高速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大桥位于长江下游贵池河段,跨越处北岸为铜陵市枞阳县,南岸为池州市。大桥的建设将打通枞阳县南下通道,通车后,枞阳到池州不必绕行铜陵长江大桥过江,路程将由原本的1个半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记者韩玮 通讯员张洪兵 任婷婷)
【编辑:祝洁】
(作者:韩玮)

谱写新时代昔阳儿女脱贫攻坚的绚丽乐章
大兵“笑工场”客栈落户洪江古商城
“端午文化鸿山体验日”活动将开始 思明义工协会邀您参加
【脱贫攻坚进行时】蕉江打造桂北最大中药材生产基地助力脱贫
岚山区举办“心理健康保健”大讲堂
“武汉造”池州长江大桥北主塔封顶,用国内首创皮肤功能混凝土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评议市教体局工作意见反馈会
平和县第三实小举行“全国科普日”活动
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涉及著名商标制度的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由沪入赣,施小琳同志任江西省委常委
家长注意!成都2018最新小学划片范围出炉
“2018新浪扬帆e+公益夏令营”举行开营仪式
我国建成117亿立方米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
云贵川等地将有强降水 较强冷空气将影响北方地区
宜春优质旅游让游客享受“诗和远方”
高新区围绕群众需求着力办好民生实事
太极拳爱好者和平切磋技艺
嘉定区社团局推出社会组织登记证书到期换证提醒服务
雨花区召开定向限价商品房协调会
润州慈善十年助学 1027名学子“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