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旅游又添金字招牌
“美在内蒙古——霓尚草原” 第十四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经过三天精彩纷呈的比赛、展演、展销、研讨等环节,于11月30日晚在呼和浩特市乌兰恰特大剧院圆满落下帷幕。本届艺术节以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为核心,参赛队伍多达142支共计1249人,竞争空前激烈。经过精心组织,市旅发委带领的七支代表队凭借对蒙古族服装服饰深厚文化内涵的精准理解和把握,以新颖的设计、精美的做工和精彩的展示,过五关斩六将,彻底征服挑剔尖刻的评委,荣获一金五铜一优秀组织奖的历史最好成绩。
近年来,我市立足民族文化资源,将民族文化元素植入旅游各个环节,注重传承创新,积极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特别是在自治区大力发展蒙古族服装服饰文化各项举措的引领和推动下,我市采取多种措施以蒙古族服饰为切入点,认真做好蒙古族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不俗业绩。
■融入创新元素确保大赛夺金
“这次大赛作为自治区今年一项重要的旅游文化活动,由自治区旅发委主办,自治区党委、政府,包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业界也引发了高度关注。为参加此次大赛,根据大赛规则,我们一次次地制订、修订参赛方案,一次次地设计、修改参赛作品,一次次地训练、指导参赛模特……前前后后准备了半年的时间。”市旅发委主任张勇东说。
2004年,蒙古族服饰被列入《中国国家民族民间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8年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9年,自治区政府开展蒙古族服饰的抢救保护工程,经过4年多时间的调查,最终确定了蒙古族28个部落传统服饰的基本样式,共抢救性制作了内蒙古现存28个蒙古族部落的108套服饰和34组头饰,并全部移交内蒙古博物院,作为永久性藏品。
此届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设现代、传统、行业工装、饰品、冬季传统、中小学生校服、大学生创意设计等7个比赛项目。奖项设置金、银、铜奖,鼓励民族服装服饰生产设计者改革创新;设置模特团体表演奖,鼓励模特准确地表达民族服饰的内涵;设置盟市组织奖,表彰推动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先进单位。根据大赛要求,我市组建了传统蒙古族服装服饰队、冬季传统蒙古族服装服饰队、现代蒙古族服装服饰队、大学生蒙古族元素服装服饰队、蒙古族服饰元素中小学生校服队、蒙古族服饰元素行业工装队以及蒙古族元素饰品队参赛。
“每一支参赛队都有十多个人,也就是要设计制作十几套服装。我们要求设计师、制作师在颜色、种类、款式、面料、制作工艺等方面一定要精益求精,力求把每一件服装服饰都当作一件艺术品来设计、制作。拿荣获金奖的中小学生校服来说,我们在设计制作时不仅考虑到了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还考虑到了时代性、实用性等,所以在大赛舞台上一亮相,就迎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张勇东介绍说。
除中小学生校服参赛队荣获金奖外,我市组织的冬季传统蒙古族服装服饰、现代蒙古族服装服饰、大学生蒙古族元素服装服饰、蒙古族服饰元素行业工装以及蒙古族元素饰品5支代表队共同荣获铜奖;市旅发委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
■融入节庆活动丰富旅游内涵
我市境内有蒙古族8.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3.21%,大部分聚居于达茂旗,主要有达尔罕、茂明安、土默特、乌拉特四个部落。市政府通过在全市不断举办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充分展示了蒙古族文化。2013年以来,每年7-10月举办的“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吸引了全国各地蒙古族参加。盛大的开幕式上,通过几十个地区的蒙古族服饰展示,宣传了旅游文化。其中连续举办四届的“八省区蒙古族服饰大赛”作为旅游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传承蒙古族传统服装特色为基础、创新现代生活服装设计为主题,吸引来自新疆、青海、黑龙江、吉林等地及内蒙古各盟市的30多支参赛队伍参赛,促进了获奖参赛队与包头市旅游企业、服装加工、文艺表演团体的合作,现场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
经过几年的培育打造,“八省区蒙古族服饰大赛”作为我市节庆旅游产品日臻完善,已经成为内蒙古草原旅游的知名品牌活动,在传承草原文化、展示草原旅游魅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融入宣传活动提升旅游影响
民族服饰作为“穿在身上的文化”,是向游客展示独特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
我市重视和发挥蒙古民族服饰在各类旅游宣传推广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参加国家和自治区组织的旅游对外宣传、推介,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及包头市组织的旅游对外宣传推介活动,市旅发委要求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相关人员身着蒙古民族服装,在旅游客源地受到当地旅游同业和市民的关注;还要求全市旅游行业对外窗口服务人员、导游人员、景区讲解员必须着蒙古民族服装上岗,部分旅行社为导游员制作四季蒙古族服装,规定导游讲解必须身着蒙古民族服装;与中国联航合作开通“包头创梦号”飞机,空乘人员服装以蒙古族服饰为主要基调进行设计制作,飞机在全国各条航线执飞,受到国内外乘客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极大地提升了包头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在与各省市旅游业界的交流和对蒙古、俄罗斯等的国际旅游交往中,注重将蒙古民族服装作为宣传包头旅游形象、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使包头旅游的影响力得到了提升。
■融入地方经济促进产业发展
我市通过旅游搭台、民族文化唱戏,把民族服饰文化以旅游商品的形式推广到旅游景点和老百姓生活中,参加本届大赛的包头市冬季服装代表队就是达茂旗的牧民家庭组合,通过自己设计制作和购买服装自发组队参赛。
在包头市,民族服饰成为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优秀旅游商品,让民族文化在旅游消费中体现出来。在包头市,特别是达茂旗百灵庙镇、希拉穆仁镇,蒙古族服装服饰销售门店众多,精美的蒙古民族服饰已经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商品,旅游旺季更是供不应求。全市蒙古族群众已经形成穿着蒙古民族服装的良好氛围,在参加民族婚礼、重大庆典活动、民族传统节日、祭祀,甚至参加重要会议等活动时,都要身着传统民族服饰出席。旅游带动民族服装服饰销售,同时也带动民族服装服饰生产企业的快速崛起,全市蒙古族服装服饰设计加工企业、蒙古族服饰表演队伍和民族服装服饰加工业从业者数量迅速增加,民族服装产业促进了牧民就业增收,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蒙古族服饰与旅游结合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融入新品设计引领创意发展
蒙古族服装服饰的发展为我市的旅游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以内蒙古高勒牧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在蒙古族服装服饰设计和以此为基础的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开发在包头市乃至自治区形成了一定的影响。2014年以蒙古帽为创意元素,推出首饰盒文创产品,被内蒙古博物院订购作为旅游文化商品进行销售;以蒙古族28部落传统服饰为来源,采用传统剪纸技法特点和金属雕刻喷砂工艺设计制作“草原的礼物”系列创意书签,2016年获第三届内蒙古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金奖,并在2017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获银奖;以内蒙古12盟市蒙古族服饰为原型创作的旅游商品“来自草原的问候” 24个系列公仔,深受旅游者的喜爱,并在第二十六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现场按真人比例放大陈列。
包头市蒙古族服装服饰的蓬勃发展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保证代表队参加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取得好成绩,每届大赛都安排足额资金,并进行详细的安排部署;市内星级酒店、景区都积极组队参与,形成了蒙古族服装服饰展示的良好氛围。今后将继续利用好“蒙古族服装服饰节”的平台,积极争取对发展蒙古族服装服饰文化的支持,把蒙古族服装服饰打造成包头旅游的金字招牌,为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濉溪县开发区召开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会议
广饶县红十字会春节前到东营市麻风村走访慰问村民
顺昌举办国际美食文化节
莲都区启动摊贩发放“身份证明”工作
靖州县坳上法庭法官法律宣传倡导妇女维权
我市在第十四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大赛中夺金
吴祖明督导调研中心城区安全生产工作
周密部署肇州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露天大排档进行检查
宿松县:破凉小学生啦啦操队获全国联赛冠军
市文物保护中心党支部开展2017年度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人民网:桐城 文化惠民暖民心 非遗传承在行动
【司法局】城中区普法电影进社区,居民纷纷点赞
明珠大饭店抓好冬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新一届“上海市区域名医”评选揭晓 “家门口的名医”守护周边百姓的健康
价格以克计算全球唯一量产精密带钢成为太钢新名片
一锤定音 多项标志性开放举措划定时间表
努力打造大鹏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潘明生参加指导淝河乡党委“讲严立”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张西军在葛泉矿调研节后复工复产及安全生产工作
宣城市审计局召开全市审计信息工作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