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工业发展的“防城港式增长”

  1993年:
防城港建市,工业极为薄弱,全市工业总产值只有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工业总产值仅为2.36亿元。
2018年:
防城港建市25周年,防城港建港50周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今年1~7月,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768.1亿元。而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770亿元,是1993年建市之初的750倍。
25年来,我市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工业比重稳步增强。三次产业比重由1993年的34.99∶24.76∶40.25调整为现在的12.04∶56.80∶31.16,工业占gdp比重由1993年的17.15%提高至2017年的49.8%,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48.2%……这些数据显示,经过25年的发展,我市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目前,我市规上企业达到154家。7月31日,自治区工信委、广西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公布了 “2018广西企业100强”名单,我市盛隆冶金、金川有色、大海粮油、嘉里粮油、澳加粮油5家企业分别名列第12名、20名、44名、65名、76名,其中盛隆冶金还名列“广西民营企业50强”第1名。这5家企业,均坐落在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设区入园 集聚发展
建市以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设立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着力夯实工业基础。从1993年成立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第一个工业园区算起,25年来,我市不断加快园区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工业园区的数量和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和提升,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2017年,我市将原企沙工业区、大西南临港工业园和东湾物流加工区等园区的资源要素整合,作为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的试点加以推进,重新命名为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2017年,经开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270亿元,成为广西北部湾钦北防地区第一个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工业园区。目前,经开区入驻工业企业149家。其中,竣工投产企业85家、规上工业企业53家、在建产业项目39个、签约待开工产业项目37个,在建和意向落户的项目总投资近1800亿元。2018年上半年,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约505亿元,同比增长16.55%,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2.09%。
目前,全市已拥有7个工业园区。其中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自治区级a类工业园区3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扶持的园区2个。截至2017年,累计入驻各工业园区的企业数量已达325家,其中竣工投产的企业有136家,在建或者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有189家。2017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0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26亿元,占全市工业的90%。钢铁、有色金属、食品、化工、能源、装备制造等6大支柱产业实现了企业抱团落户园区集聚发展,助推了我市工业经济产业链的循环发展。目前,我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植物油籽、磷酸加工出口基地和西部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精准选商 高质发展
6月21日,我市召开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要求主动对表自治区工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植“工业树”,育护“产业林”,强化“工业强市、工业强县、工业强区”意识,推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盛夏7月,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林柱昌还是跟以前一样在全国各地到处跑,去找项目。不同的是,以前是到处去求项目来落户,现在是挑选经开区需要的项目。这种转变在最近一两年日益明显。“我们已经度过了‘饥不择食’的时代,不再是来者不拒。现在更着重于精准选商,挑选最合适的项目来填补产业链条,不符合我们‘强龙头 补链条 聚集群’工业发展思路的项目统统不要。”林柱昌的话说的底气十足。他的底气来自市委、市政府和园区发展理念的转变。最近,经开区还对所有在库的拟引进项目进行了重新梳理,围绕钢铁、有色金属、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粮油六大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进行精准招商,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并把一批低端的钢铁冶炼产能转移项目和非产业链的化工项目从项目库中剔除。
围绕建设现代版临港大工业,25年来,我市先后引进了盛隆冶金、广钢冷轧、金川有色、金源镍业、海森特海工装备制造、中海油lng、澳加粮油等龙头产业项目和大批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盛隆冶金、金川有色、金源镍业、澳加粮油等产业龙头项目相继建成投产。2017年,盛隆冶金生产含镍含镍钢坯564万吨、含镍铬低合金钢519万吨,主营业务收入203亿元、利润33亿元、税收14.9亿元。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盛隆冶金已跻身于广西龙头工业企业行列,在“2018广西民营企业50强”中排第1名,在“2018广西企业100强”排第12名。大海粮油、惠禹粮油等传统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产业支撑体系逐步健全。
创新驱动 实力大升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企业创新驱动计划,工业创新平台体系构建日趋完善,产学研用合作不断深入,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3年6月成立的防城港澳加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加粮油),是我市粮油加工行业的后来者。2014年,澳加粮油在同行中率先实现智能生产,将企业智能办公管理系统和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智能生产系统互联互通。在智能生产精准控制下,公司产品质量稳定,生产出来的油在品质等方面都较市场同类产品有了进一步提高。智能管理和智能生产每年可以为该公司减少人力成本近千万元,年节能降耗等值600多万元。
2016年,澳加粮油又增加投入近8000万元,启动了第二次智能制造工程,与江苏迈安德集团、上海萨菲机器人公司共同研发全国首个5000吨筒仓智能仓储系统 (包含智能配料、智能出仓、智能缝包、智能装车)。今年初,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成功研发出来,并成功应用到了粮油仓储工作中,只需人工轻点鼠标,产品从下线、定位、包装、装车即实现全程智能化,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1月,澳加粮油被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认定为“重点支持的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5月,被自治区工信委授予首批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在“2018广西民营企业50强”中,澳加粮油排第26名;在“2018广西企业100强” 中,排第76名。
盛隆冶金参与制定的国家冶金类《钢筋混凝土用耐蚀钢筋》行业标准,于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型含镍铬特种钢材现在已成为该公司的主打产品;总投资约70亿元的产业升级技术改造项目今年1月17日全面开工建设,新购100万吨炼钢产能完成公告,新购139万吨炼铁产能正在办理相关手续,石墨烯基防腐钢材主体工程已经封顶。防城港循环经济院士工作站获得广西院士工作站认定,实现了我市院士工作站零的突破。
2014年11月设立的防城港市高新技术产业开放区(简称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为驱动,以“一区多园”的理念规划,构建“4+1”新型产业体系:“4”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1”是现代服务业。今年3月28日,中俄通用飞机制造厂(一期)等5个总投资21.28亿元的项目在高新区开工建设。这5个项目,对于高新区的装备制造产业、服务业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8月28日,广西宇之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第一阶段)项目正式竣工投产。近4年时间,高新区从无到有,现已成长为自治区级高新区。
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工业企业达到16家,入库培育科技企业达19家,盛隆冶金等9家企业通过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中一重工等6家企业已成功申报获得了自治区级研发中心,国茗金花茶等6家企业获认定为自治区产学研一体化企业,26家企业29个产品获得广西名牌产品称号,企业的实力大大提高。

新化县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向姜开斌同志学习”主题党日活动
愿你岁月静好
中堂镇人大开展2018年工作评议活动
颍泉区聚焦“促转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团结奋进 再获佳绩 信阳市中心医院扎实推进脑卒中建设工作
看工业发展的“防城港式增长”
石林县祭龙节隆重举行 祈福放生共求风调雨顺
鸡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放食品生产许可审批权限
郑州:农民工怕弄脏座椅 上公交车后坐在地板上
市法制办到联系社区慰问困难群众
一线城市新房价格 2月环比降幅扩大
我市中央厨房助力“两节”市场供应
龙港联合城管拆除违建
嫩江县栗象集团农业服务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
亢永强深入五良太乡调研
灌云:我县召开创建国家级卫生城文明城工作推进会
长安街景观灯笼延伸至三环 2月8日起全部点亮
陆河县上护镇团委、妇联联合上护镇社工站开展重阳节敬老活动
大神堂:探寻海的味道
不思悔改!男子饮酒驾驶被处罚 一年后醉酒驾驶又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