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优化乡村政治生态

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不仅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正能量之源。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充分认识到乡村政治生态的重要性,既要塑造美好自然形象,不断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也要构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善治图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工作也展开新的篇章。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七个方面的发展路径之一就包含“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全面进步不止要脱贫致富。优化政治生态不止是对产业发展环境的打造,也是乡村长远发展、群众幸福感不断提高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优化乡村政治生态的关键。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农村各项工作才能稳步推进。近年来,我市坚持抓农村党建、促乡村振兴,积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创新,逐步探索了“以强带弱型、村企共建型、村居互助型、跨界融合型、产业引领型”五种联村模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了新的路径。实践证明,坚持抓好基层党建,发挥其坚强战斗堡垒作用,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保证,是乡村发展不走老路、不入歧途的保证。
乡村善治的目标是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乡村政治生态的优化才能得到制度依托。以自治是基础、以法治是保障、以德治是支撑,三者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和补充,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充分尊重村民自治的主体地位,把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引领结合起来,乡村政治生态中的一些“毒瘤”“雾霾”才能被清除,和谐稳定、崇真尚美、干事创业的氛围才能占据主动,干部群众才能心无旁骛在乡村发展中甩开膀子、撸起袖子。
振兴的乡村仍然是农民的乡村,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优化乡村政治生态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简单理解为去开发农村,尤其是绕开农民搞开发的错误认识。在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涌入乡村的同时,发生在乡村的利益分配将更为复杂,乡村政治生态也将面临更多的冲击。这就要求村民在乡村政治中有明确的话语权,切实发挥出民主监督力量,确保群众知情权,真实体现村民意愿,才能真正发挥出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梓江河水上涨,盐亭两河镇被困11人全部获救
珠海地税“精准扶贫·圆梦行动”助贫困群众梦想成真 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慈悲社社区开展高层楼宇防灾应急疏散演练
三条临时直达专线方便市民扫墓 还可预约包车
深圳市绿化处检查光明新区马拉松山湖绿道及绿化管理提升百日行动
不断优化乡村政治生态
东莞市城市更新局正式挂牌成立 促进城市品质提升
泸州市殡仪馆员工拿下职业技能竞赛全省第一
项目带动洛阳经济火热开局
开展特色城镇建设专项视察
百组家庭共赴溪田田园丰收跑
灯塔中学竞聘上岗活动取得成功 并校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曾都全面启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行动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关于3D打印设备招标项目招标结果公示
七号线二期开始环评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四次学习会强调
栽植万亩油用牡丹
海曙“896大学生创业园” 成人才创业“强磁场”
我市精准发力释放扶贫“红利”
夏练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