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在这场攻坚战中,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使出“实招”“新招”,精准发力,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使扶贫“红利”真正惠及广大贫困群众,让他们全部脱掉“穷帽”,走上奔康致富之路。一组数字凸显我市去年精准扶贫成效:预脱贫4.1万人,超额完成省下达的3.5万人预脱贫任务;全市37个省定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60元,全部超过全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
“今年全市实现2.4万贫困人口脱贫,37个贫困村全部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新的目标摆在眼前,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打出社会保障“组合拳”
守住民生底线,才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气”。对此,我市通过建立扶贫惠民政策落实情况会商制度、制订出台市级“1+n”的扶贫配套政策等新举措,使惠民政策真正落地,让贫困户吃上“定心丸”。全市3万户、9.8万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全面落实教育补助、医疗保障、危房改造和低保政策兜底等各项扶贫惠民政策。
针对医疗保障、教育补助、危房改造等贫困户最关心的惠民政策,我市着力落实“三保障”,使精准扶贫更有实效。如制订出台医疗保险“一站式”结算报销等相关政策,对贫困人口医疗保险报销后的合规费用,在全省率先实行按照不低于80%的比例给予救助,安排医疗救助资金1.44亿元,2017年医疗救助贫困人口4313人、支出“大病补助”资金1374.29万元。全面完成2017年3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并发放补助资金769.39万元。潮阳区海门镇坑尾村、金浦街道三堡社区、潮南区陇田镇西湖村等地通过建设农民公寓,集中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难的问题。
在就业帮扶中,开发精准扶贫公益性岗位1300多个,设立村民作坊和“扶贫车间”,解决部分贫困家庭就近就业。实现近3万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率列全省第一。
“造血”激发致富内生动力
要脱贫,必须斩断“穷根”,引来“活水”,激活致富的内生动力。市委书记方利旭在专题调研农业农村和精准扶贫工作时提出,要注重激发内生脱贫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全面脱贫。
我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开辟了新路。“想要做好精准扶贫,就要摒弃传统扶贫‘等、靠、要’的思想,变输血为造血,增强贫困户和村集体的造血功能,不仅给他们留下设备,留下品牌,留下客户,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创业精神。”已参加三轮扶贫工作的林雄深有感触。
驻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工作队队长林雄带领工作队深入调查研究,立足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法”规模化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致力打造农业观光村庄。如以农民合作社为平台,注册成立两个家庭农场,创新“贫困户+农民合作社+科研所+互联网”发展模式,打造优质大米和功能米生产示范基地160亩,拓展销售渠道,预计年可销售20万斤,村集体可增收10万元以上。在工作队的帮扶下,村民陈育标成立家庭农场,为村集体合作社种植优质水稻120亩,自种马蹄28亩,去年实现增收15万元。“全村37户贫困户中34户138人实现预脱贫,贫困户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林雄满怀信心道,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全部实现脱贫。
在近日的全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方利旭强调,要打开思路大胆创新,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民宿、农家乐等各类新型业态,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在产业扶贫中,我市通过实施一批特色农业帮扶项目,并建立互联网+特色产品销售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累计落实产业扶贫项目4645个。积极探索建立资产收益扶贫扶持机制,将扶贫资金投资固定收益项目,使贫困户获得分红收益。全市共建设资产收益项目142个、投资3.5亿元,参与项目贫困人口5.96万人。
差异化打造新农村示范村
我市结合“创文强管”、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因地制宜,37个贫困村62个自然村全面完成整治和建设规划,建立村民理事会;在落实省级资金的基础上,每个贫困村再补助500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确保到今年底37个贫困村全部建成新农村示范村。
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中,我市各地注重差异化发展,大力挖掘村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特色产业、民居风貌等特色,打造有产业、有文化、有个性的精品村落。
桥陈村的“华丽转身”就是特色帮扶的生动写照。目前,该村已投入400万元,建设100亩农业观光区、300亩湿地公园和文体公园及周边景点,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良好的扶贫成效引来了“金凤”——碧桂园集团捐赠1000万元,支持村里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
林雄告诉记者,当前,金灶镇正在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小镇”,桥陈村将借机精准发力,大力推进310亩的“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加快实施碧桂园捐资项目建设,完成村老寨改建及巷道、农屋立面翻新工程,通过多元化发展,将桥陈村打造成为集观光游乐、鲜果采摘、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区。
当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2018年精准扶贫各项工作。至目前,全市累计落实扶贫资金16亿元,其中各级财政精准扶贫开发资金7.12亿元,实施贫困村到村帮扶项目868个,实施到户项目54.15万个。两年来预脱贫7.6万人,脱贫成效明显。
踏上新的征程,我市探索建立扶贫政策保障、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社会帮扶等机制,拓宽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融资渠道,促使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向贫困地区有效流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加快城乡协调发展。
汕头新闻网记者 刘文钊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关于3D打印设备招标项目招标结果公示
七号线二期开始环评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四次学习会强调
栽植万亩油用牡丹
海曙“896大学生创业园” 成人才创业“强磁场”
我市精准发力释放扶贫“红利”
夏练三伏
市政府召开常务(扩大)会议
福州:让惠民资金监督延伸到群众“手中”
刘琴西:紫金“四·二六”武装暴动总指挥
菊花香溢脱贫路
本土开发商压力加大 宁波富达意欲出售房地产业务
太和区医院携手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团队迎春送福
刚开学 班主任就为小豆包们建仨微信群
东辽县“健康扶贫”暖民心
滑县人民法院干警前往武警滑县中队走访慰问
打造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访源城区党史研究室主任朱文江
杭州“试水”区块链 西湖龙井可追溯 “物联网+区块链”应用场景日趋多元
我市推进“一窗受理、受办分离、同城通办”政务服务
40年印迹|"小百花"营销第一人邹建红:一生心血许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