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马塘镇蔡渡村村民陈学元科学种田 搭上富民顺风车

4月4日一大早,如东县马塘镇蔡渡村26组村民陈学元拎着尿素来到自己流转的小麦田里,一把一把地挨着撒向肥力不足的弱苗。“去年小麦单产450公斤,今年力争达到500公斤。”趁着下雨前施孕穗肥的陈学元告诉记者。
陈学元走到田边,一提到创办家庭农场后的家庭收入就笑得合不拢嘴:“前年11万元,去年超过15万元,今年还要更上一层楼。”一起前来的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许明告诉记者,陈学元原本生活贫困,一家三口住着四间30多年前盖的旧瓦房,妻子体弱多病几乎丧失劳动力,靠他一人种田入不敷出。
转机出现在2014年。村委会干部看到当地缺少运输专业户,上门动员陈学元购置一辆拖拉机,跑起了运输。他肯吃苦,守信用,整天开着拖拉机跑得欢。手上有了一点余钱,他又开起加工粮食的小作坊,晚上帮助周边农户加工稻米。“当年年底,我数数装进腰包的票子,总共有4万元,我就打定主意,发展规模种植。”陈学元说。
2015年,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种不了地的农户让地,一下子帮助陈学元流转土地130亩,村里没收他一分服务费,他创办的如东陈学元家庭农场宣告诞生。增产增收的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种田的技术。他参加县里举办的水稻生产技术职业农民培训,拜镇村农技人员为师,学会利用微信与农技人员保持热线联系,聘请技术人员踏田指导。“特别是选用优质高产的粮食种子,推广机插秧,实施标准化栽培。第一年,水稻就获得了亩产650公斤的好收成。”陈学元说:“农业新技术充电太受用了,办好家庭农场一定要掌握新知识。”去年,水稻秧苗移栽下大田后,秧苗发黄叶尖部分枯死,心急如焚的他掏出手机拍照发给农技员王新林,当即会诊发给他用药处方,果然喷洒之后,秧苗全部活棵。
规模种植,启动资金缺口很大,开始两年,陈学元租用作业机械,但成本高,使用时还要等人家有空。去年,他东挪西凑20万元,一下子购买带有粮箱的收割机、100马力的大型拖拉机、插秧机、旋耕机等。陈学元还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新技术,夏收夏种、秋收秋种,他驾驶“铁牛”连续一个月“两头黑”地忙碌,收割粮食、秸秆还田、耕耙、平整、机插,都是他一个人,每天作业时间超过15个小时。“困的时候,就挨着农机打个盹儿,想到不误农时,搓搓眼睛接着干,有使不完的劲儿。”
“现在富民政策这么好,只要自己不好吃懒做,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脱贫后的陈学元一家不但温饱无忧,还添置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全家人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去年,他的家庭农场被评为县级示范家庭农场。
“我的家庭农场已经流转了150亩耕地,去年,由于没有粮仓,稻谷收上来就出手,少卖了两三万元,希望政府在用地上支持一下,我投资建一个140平方米的粮库,等市场价格高的时候出售。”谈起今后的打算,陈学元信心满满:“在我困难的时候,大家帮了我,以后我要帮扶村里的贫困户,请他们到我的农场务工、入股分红,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记者 杨新明

我国清洁燃煤技术实现突破,供热供暖锅炉加速升级
渤海路办事处选派党建指导员推进党建小镇建设
时政的她&文艺的他 执手走进光阴里
雁江“最美劳动者”摄影大赛征集开始啦
富家桥镇中学召开开学典礼暨中考誓师大会
如东马塘镇蔡渡村村民陈学元科学种田 搭上富民顺风车
“手拉手”推进课题研究 “心连心”分享实践成果——镇平县雪枫中学举办国家、省部级教科研课题联合中期研讨会
长沙望城区首个装配式建筑学校长郡斑马湖中学开课
巩义市第八届健康文化节隆重举行
我市“五个一批”项目工作有效推进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布
走出去请进来让鹤城冰球与国际接轨
到博物馆感受中国木作文化
六一临近,亲子游市场火爆
邵阳:严明纪律确保清明风清气正
香飘深山古寺的手工素月饼
一起来,在西安人的城墙下诉说“宝鸡城市情话”
宁德市公安局出入境支队运用新科技推进“放管服”
今年衡水市力争实现1.8万贫困人口脱贫
泸县天立小学委托管理项目签约仪式在泸州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