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远平:川西气井的“急诊医生”


“一名工人,生产岗位就是舞台。30年来,他用知识、技术和经验为川西气井的安全平稳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在1月16日,四川广播电视台举办的30名“四川工匠”命名现场,主持人对来自德阳的中石化西南石油局采气一厂首席技师邓远平的评语。
2017年底,全国总工会授予100个工作室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其中,位于德阳的邓远平创新工作室脱颖而出,这也是四川省上榜的三个创新工作室之一。
6年时间,研发1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年里,累计增产天然气3700万立方米,创收节支1.02亿元……一组组有力的数字,记录着邓远平的不俗业绩,他也因此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
怀揣梦想拼搏前行
1987年,作为“油二代”的邓远平,带着父辈的期望,怀揣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梦想,进入西南石油局。从那以后,他便把川西气田勘探开发与毕生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
30年间,无论是寒风中,还是骄阳下、风雨里,人们都会看到一位个头不高、皮肤黝黑、穿着红色工装、肩背挂包的男子身影,他就是邓远平,像一团火焰一样,穿行在川西大地1200余口气井之间。30年间,他不是走在巡查管线、记录压力的路上,就是在对引进工艺进行跟踪评价、对现场疑难问题进行解答。邓远平用30年时间与气井“对话”,掌握了不同区域、不同地质构造气井的脾气与秉性,也对各类采气设备型号、功能了如指掌。
多年与机器、零件打交道的邓远平练就了一手绝活:不管是什么零件,不用工具量,他用手一摸,就知道尺寸。因而,这些年来,他“对症下药”处理气井各类突发情况100余起,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采气首席技师。
谈起邓远平,中石化西南石油局采油气工艺高级专家王旭说,他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有一口气井发生了刺漏险情,邓远平被委派前去抢险,他带领突击队员跳进齐小腿深的方井中,在肉眼无法观察险情的情况下,用手就摸出了阀门的型号、扣型,立即制定抢险方案,马上组织实施,不到5分钟就排出了险情,确保了井口安全。“经过抢险这件事情,我对邓远平就刮目相看了。”
“我现在就是一名气井‘急诊医生’,24小时待命,随时参与处理现场疑难问题。每次处理完突发情况后,听着天然气管道内平稳的嘶嘶嘶气流声,我心里就特别的高兴与安定,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邓远平笑着对记者说。
组建团队啃“硬骨头”
在举国上下大力推崇工匠精神的感召下,本着提高采气技术水平,解决现场生产难题,培养更多优秀技能人才的宗旨,2012年,中石化西南分公司采气一厂在旌阳区黄许镇成立了“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后来,因工作需要,工作室迁至绵竹市。
作为首席技师的邓远平肩挑重任,组建了33人骨干团队。工作室围绕技术革新、排疑解难、安全环保技改、降本增效、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工作。
“你先检查一下电源,然后看一看电压足不足,电流是否缺相,如果没有问题再检查一下传动部位”,这天,记者在采访时,邓远平突然接到鸭深1井的同事打来求救电话,问明情况后,他立即制定了破解方案。
20多分钟后,对方回复果然是传动装置出现问题,现已解决,这就是邓远平30年来不断努力学习、积累丰富经验的结果。这样的事例多不胜数,其中有一件让邓远平印象深刻。
几年前,一口气井采油树主连接处发生刺漏,如果更换采油树,不仅投资大、耗时长,而且可能对气层造成影响。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刺漏处堵住?这个问题在多年前邓远平就一直在思考和实验。这次,邓远平和他的团队初步设计了一个采油树抱箍,由于加工精度有限,且无法实现完全密封,一用就失败了。在之后的四五年时间里,团队成员一直憋着一股劲儿,一心要把采油树抱箍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紧接着,工作室生产出了第三代抱箍。川孝281井发生采油树刺漏后,他们带着设计制造的第三代采油树抱箍来到现场,一次性解决了该井刺漏问题。
对邓远平的团队而言,这是耗时最长,最为自豪的专利,而且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2016年,该装置有效解决了中石化重点井——川科1井的安全隐患治理难题,节约费用上千万元。
带徒传艺引领创新
借助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邓远平带出了近百名优秀徒弟,并在各类大赛中摘金夺银。其中,蔡明川荣获“四川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西南油气分公司采气工输气工职业技能大赛”金奖,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晋升为高级技师。
带领徒弟们一起创新,成为创新工作室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人进百步,不如百人进一步。邓远平和他的团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资料,编写专用教材,每年授课150多学时,为油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技能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
此外,邓远平还带领团队精选课题专项研究,围绕专业大胆创新。在他看来,气井是有灵性的,只要你对它好,它便会更好地回报你。凭借这份感情和对事业的热爱,近六年来,邓远平带领团队研制出了《水套炉电子点火装置》等27项专利,研发创新成果47项,技术革新153项,创造经济效益数千万元,实现了川西气田平稳生产。
近年来,邓远平还带领创新工作室在科技攻关、配套建设、疑难排解、培训教育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在科技攻关方面,承担了不同层级科技项目,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2项,地市级20项。在配套建设方面,参与了中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参建了彭州海相气田首座脱硫试采地面配套工程项目等。
多年来,以邓远平为首的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了四川省“职工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此外,工作室成员中1人获得国家级奖励,6人7次获得省部级奖励,数十人获得地市级奖励。(记者叶斌通讯员王平)

天津港高沙岭港区开港通航
政和念山国际自行车赛顺利收官
黄岩:巡察利剑显神威 多人投案自首
舟山市民咨询法律相关问题有好去处了!
柳州市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森林消防物资采购结果公告
邓远平:川西气井的“急诊医生”
深湛铁路电白至湛江西段送电公告
思科大中华区生态系统与合作联盟高峰会举行 孙斌出席开幕式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权威发布!舟山调整和规范市区普通住房物业服务收费
外国企业、专家和国际机构为何纷纷看好中国
我市启动劳动保障年检
朝天区建立“政府领导交办制”推动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吓一大跳!手机突然欠费上万元
马鞍山市总工会召开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
合江县虎头镇开展秋季学校食品安全检查
常抓不懈 海口龙华区建起长效治理机制呵护绿水青山
全市2017年终现场流动考查走进纳溪区
韩国友城国际协作官赴温岭市青少宫调研交流
师苑北路、嵩山路、永宁路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