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8月21日讯(马静) 古人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同样,在改革开放之前,穿在孩子脚上的鞋大多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在那个年代,孩子脚上的一双手工鞋就寄托了母亲对于孩子满满的期盼。说起妈妈亲手缝的手工鞋,42岁的迟文君脸上洋溢着幸福之情。
迟文君的老家在龙江县,家里有他和妹妹两个孩子。小时候家里很困难,和妹妹相差六岁。自从懂事之后,无论什么事儿,迟文君都自觉地让着妹妹。“记得每次跟着父亲去赶集,父亲都会给我们买几个‘国光’苹果,我都会让妹妹先吃,等她吃完了,我再啃啃核。”在食物并不富裕的那个年代,迟文君脚上的布鞋却从来没有断过流儿,只因他有一位心灵手巧的母亲。
“灯芯棉小布鞋,至今我还能记得它的样子。”那时候,日子贫苦,除了灯芯棉是供销社买回来的,其余的料子都是从旧衣服上裁剪下,东拼西凑起来的。划线、裁剪、缝制,迟文君的母亲整整要忙一晚上的时间才能做好一双鞋。一块块零散布条,在母亲的巧手中,都成了迟文君童年美好记忆的一部分。迟文君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少吃少喝,但这脚必须得穿得舒服,这样才能长得高,才能穿着妈妈亲手缝制的手工鞋走出农村,走得更远,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耐穿、抗脏,是迟文君对那个年代手工鞋的定义,小时候迟文君可是出了名的“淘气包”。上山爬树,有时候刚穿上崭新一双小布鞋等到晚上回来就沾满了泥巴,变得皱巴巴的。“那时候的鞋哪像现在时尚又舒适,还有适合各个季节的。我小时,基本就两双鞋,单鞋和棉鞋,弄脏了就没鞋可穿。有时候,为了能让我有双多余的鞋,母亲一连贪了两天黑,赶着时间给我做鞋。”迟文君笑着陷入回忆。
现在,早已步入花甲之年的母亲,却仍保留着偶尔做鞋的习惯。“母亲总说,虽然岁数大了,眼神儿不好使了,但也不能丢了做鞋的手艺。”迟文君说,现在母亲还会上网看一些做鞋视频,学一点新知识,时常会缝制出几双颇带时尚元素的居家拖鞋。
随着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迟文君也从农村搬到了城里生活,做起了生意。虽然每个季节都要买上三五双的鞋替换,但是无论多舒适、多昂贵的鞋,穿在脚上总少了穿着母亲亲手缝制鞋的那份踏实感,只因当年的手工鞋不光是鞋,也带着母亲对自己的期许。“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变化日新月异,民强则国强,相信只要每个人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国家也将越来越强大。”迟文君憧憬道。
编辑:刘光余
看了这条铁路,外国网友纷纷表示:给我们也修条一样的吧!
居然之家怀化店将于7月28日开业
早高峰爱心接力 公交车秒变救护车直奔医院
刘景堂春节前夕带队开展看望慰问活动
亳州和友好城市法国干邑市入选“世界十大烈酒产区”
穿上承载着爱的鞋踏上幸福之路
市公积金“一把手”双体验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
成都“5+2”区域中考第一批录取结束 考生可上网查询结果
张景联到区重点项目现场调研
三十年前“东山湖羊”重出江湖 四种羊肉哪种鲜?
|桂林突发|猴子咬人!桂林12岁男孩在七星公园被猴子咬伤,背上全是牙印子…
我市各地积极投身禁放烟花爆竹行动
关于咸阳市医保中心网站域名变更的公告
南靖县司法局开展村级调委会规范化建设督导检查
市政协视察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落实情况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湘潭】湘潭县:开设“莲乡卫士”大讲堂
桑植县人武部组织备勤分队进行抗洪抢险应急拉动演练
【家国网聚•网络旺年】满满的幸福感让“年”更有“味”
太子河畔鸟飞翔
我管厂的那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