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算法”,还是被“算法”利用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重庆、西安、成都、济南等城市的景点处处呈现出“摩肩接踵,挥汗成雨,挥袖成云”的景象。尽管这些景点本就有其引人入胜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抖音等平台推荐的火爆短视频,为其成为网红景点、吸引游客流向贡献了巨大的作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借助“算法”的推荐和传播,不仅捧红了旅游景点,还炒热了很多歌曲、舞蹈、段子、生活小窍门等内容,让众多用户沉迷其中。这些“算法”究竟牢牢抓住了我们怎样的需求?会给我们造成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本期三人谈嘉宾:
白乙辰 常州大学瞿秋白管理学院教师,社会学博士
陆 成 常州绘分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内容总监、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主持人:车玉
访谈时间:5月3日
特别鸣谢场地提供:常州近园茶舍(近园风龙宝鉴厅)
《束缚》 陈新宇 作 “懒惰”:被“算法”抓住的痒点
主持人:据了解,众多短视频在抖音等平台的火爆背后,都是通过强大的团队运营,以专业的心理学及社会学理论作为支撑,再借助大数据分析进行“算法”推算后推荐给用户。这些“算法”究竟抓住了什么令无数用户欲罢不能?
陆成:这些“算法”抓住了人们认知中的“懒惰”。从博客、微博、微信,发展到抖音,用户认知内容的渠道越来越简易。比如,我们描述一个女子的美丽,若是读一篇上千字的博客,要用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在脑海中构建出她的美貌;若是看九宫格图片呈现的微博,只需几秒钟就可以感知;若是看一段15秒的短视频,很容易就被其生动的姿色吸引。人类大脑的处理能力,即人们的认知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个时代信息爆炸式的发展。这使人们始终想在认知过程中“偷懒”。这些“算法”恰恰可以满足我们的“懒惰”。而且,随着移动端场景对碎片时间的充分利用,人们更加可以时刻享受这个无需思考的“偷懒”过程。
白乙辰:所谓的“懒惰”,其实是人的认知行为简化的倾向和趋势,即用一种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方式去取代效率低、成本高的形式。这是人类社会变迁的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现在所谓的“算法”,只是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出现后,帮助人们利用规律简化认知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满足了人们渴望降低认知成本的“惰性”,还不断用高刺激高强度的方式使人们获得愉悦感。比如,抖音直接播放视频的冷启动模式,就是利用“算法”推算来自用户浏览内容的类别和时间,甚至对用户选择快捷登录的微信号或qq号等账户的浏览记录等数据信息,再进行内容推荐。这样的“算法”还有效避免了用户因“选择恐惧症”而抗拒的复杂的筛选过程。不过,人们常常在思考,为何做任何事都要有意义?我们的焦虑就来自做每一件事都使之对自己有价值。或许,对疲惫不堪的自己而言,利用闲暇的碎片时间,做些没有意义的事放松一下,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主持人:除了收看者,为什么还会吸引众多用户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孜孜不倦地为平台生产内容?
白乙辰:这是“算法”抓住了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性促使人需要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人们渴望从他人的关注中获得自我认同,即利用他人对自己做标记。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以低门槛的操作流程吸引用户尝试创作和传播自己的内容,博取他人关注,并用挑战、点赞、“涨粉”等认同激励机制,刺激他们持续创作。
陆成:缺少关注,人的内心将枯竭,精神世界会荒芜。尤其受荷尔蒙影响,人们渴望被异性关注。因此,人们会用美颜、服饰、舞蹈等充满性暗示的元素创作各种内容,谋求更多关注。这样的关注不仅使人们内心获得满足,还能通过集聚的流量获得经济收益。与“偷懒”一样,“算法”还是抓住了人的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其实,“算法”无处不在。人类社会就是由无法计数的“算法”构成。这些糅合了家庭、教育、工作及社会环境等要素的“算法”,相互嵌套,构建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构建了社会的种种格局。
“盲维”:被“算法”分层的困惑
主持人:不久前,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因推荐和传播低俗内容被相关部门约谈,并受到一系列监管整治。这是“算法”造成的影响所致吗?
白乙辰:这些“算法”并不能辨别内容的高雅和低俗。它只是通过运算庞大而又简单的播放、点赞、分享及评论等数据向用户推荐内容。这些平台依旧只能依靠大量的人工来筛选并删除低俗的内容。其实,这些“算法”背后是资本和市场运作的逻辑,其根本是为了吸引更多用户流量。这就造成了资本为了导流而放大人性本能与人类发展要克服本能的矛盾冲突。而且,这些平台的参与门槛如此之低,必然有各种不同品味的用户导入鱼龙混杂的内容。
陆成:被推荐的内容本质不是由“算法”决定,而是由人们的喜好决定,并再被推荐给喜好同类的人。因此,我们真正应该关注和警惕的影响是被“算法”的集聚效应放大的人们内心的欲望。一直以来,个体的欲望永远难以得到满足。因此,能满足人们欲望的元素最容易吸引眼球和流量。这是含有性、暴力、拜金等负面元素的内容被“算法”推荐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主持人:无法回避的是,越来越多的平台为了迎合和吸引不同的人群,都将开发各种“算法”。在其持续影响下,“算法”还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陆成:随着大数据被深层挖掘和广泛利用,各类平台对用户的喜好和体验研究更加透彻,进而分发和推荐更多吸引用户的内容产品。人们在相互接受和认同了这些内容后,会给自己贴标签。人们会认为,我爱美好的内容,我就是美好的人;我接受和喜欢了他生产的内容,我就与他是一类人。这是“小猪佩奇”的玩偶或贴纸会成为“社会人”标签的原因。这时,“算法”就会将同类型同质化的内容不断推荐给同类人群。久而久之,人们只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投入更多精力或金钱,不感兴趣的东西,看都不会看。事实上,他们也看不到。人们很可能在“算法”预设的认知场景中走不出来,产生“盲维”,即人们完全意识不到的某个维度。“盲维”,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因为不在同一个维度而难以沟通,进而把人进行分群,甚至分层。而且,“算法”会用对应的产品、乃至对应的品质和内容不断固化这样的状态。
白乙辰:受“算法”影响,极致的信息筛选机制会导致人们获取信息的极化。长期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中,人们很容易形成“盲维”。这样的人群只关注自己能意识到的东西,意识不到其他维度,也会觉得其他维度对自己毫无意义。他们只想和与自己意见相近,或是一个维度的人接触和交流,甚至会慢慢排斥与自己意见向左的人群。这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区格和分层。
选择:摆脱“算法”的束缚
主持人:有人担忧,“算法”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分层或区格化或将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我们该如何应对?
白乙辰:“算法”也是社会运作规律的体现。对用户和内容进行分层或区格化是这些平台以精准定位谋求发展的本质逻辑。不过,从符合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角度,这样的层级或区格需要相互流动和转化。美好的认知和事物应当建立在彼此开放和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因此,为了避免区格化和分层之后的负面影响,我们应当尊重和珍惜朋友圈中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主持人:基于平台对用户流量的追逐,很多低俗和负面的内容被“算法”推荐和传播。可是,仅依靠人力筛选的严防死守,难免会有“漏网之鱼”。我们又该怎样应对?
陆成:既然“算法”放大了人内心的欲望,那么我们最应该控制的不是“算法”,而是欲望。比如,提升个体的思辨力和自控力。我们需要思考“算法”将给自己造成的影响,控制自己用或者不用、用多久。此外,被“算法”放大的个体欲望很可能引起群体欲望集聚的社会风险。这就需要外部强有力的社会治理机制来调控人们内心的欲求。社会治理的功能就是在不断调控群体欲望的规律,让人们的欲望维持在恰当的位置和程度,产生积极正向的效应。调控不只是“控”,更在于“调”。“调”的关键在于为人们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释放欲望的渠道。比如,对于防止青少年沉迷抖音或者王者荣耀,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更多有益的事情吸引他们。
白乙辰:我们需要设计更多平和的渠道帮助人们释放欲望。既不是压抑,也不是破坏。不过,既然这些“算法”已经集聚了如此多的用户,形成了特有的价值观体系,那么,我们为何不借力打力,利用它输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呢?比如,抖音与共青团中央发起了弘扬京剧的“我要笑出‘国粹范’”的挑战,吸引了超过3万用户通过短视频感受京剧魅力。还有,抖音与西安达成合作,共同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传统文化,等等。既然规律难以被改变,不如参与和利用规律。对于被“算法”推荐的负面内容,不能一味地封杀。比如,对于近期曝出的14岁女生晒出自己怀孕生孩子的视频,人们担心孩子们看了会模仿。可是,并不是封杀这样的视频就能解决这样的社会问题。既然这已经是社会问题,不如在其呈现出来后,让大家共同讨论。讨论多了,思考也就多了。这才有利于引导人们的视线和行为转向积极正向的一面。
主持人:对于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带来的各种问题,我们无需局限于“算法”本身,可以将其看成是一次思考个人诉求选择的好机会。“算法”只是给了我们选择不同内容和维度的工具,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自己的选择权,突破“算法”的束缚,将生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如此,我们才更具有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同时,对“算法”进行内容推荐所反映出来的社会问题的研究,应该成为社会治理研究的新课题,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契机。
来源:常州日报
8月8日“全民健身日” 宿迁这些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啦
高新区2018年利民惠民实事
德州经开区新增14个路段抓拍交通违法
[工商局]今年前十个月我市日均诞生市场主体四百户
东港市召开六届市委第71次常委会
常州三人谈:利用“算法”,还是被“算法”利用
石阡铁矿山村:“五联五促”引民企结对帮村
费县坚持以人为本 让文明城市创建真正惠民利民
强化责任全力以赴迎接创国卫暗检
人工智能产业将寻求三方面突破
曹征平调研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
水湾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开创工作新局面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张桃林来滁调研
三乡环保分局全面部署推进污染天气强化应对措施工作
女孩包包丢了 近百出租司机联动帮她找回
市档案局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崇文社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会
发挥“虹吸效应” 打造“人才磁极”——二道区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人才新政
鸡西市交通运输局实施党建+文明服务
江安交管大队“四个结合”持续推进两、三轮车非法载人超员专项整治
淮北公路局濉溪分局闻雪而动全力开展除雪保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