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开封与陈氏太极拳


今年是《陈氏太极拳图说》在开封首发85周年和作者陈鑫诞辰170周年,我市于10月12日至15日举办首届陈氏太极拳小架展演交流赛以示纪念。
10月13日上午,纪念陈鑫诞辰170周年和《陈氏太极拳图说》在汴首发85周年暨首届陈氏太极拳小架展演交流赛开幕式在开封市体育馆举行。来自16个省市的870余名运动员、观摩人员及专家学者, 齐聚八朝古都,或在高峰论坛上高谈阔论,或在习武场上展演交流,共同参加了这一陈氏太极拳小架发展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全国性盛会。
出席开幕式的原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武术协会原主席高小军在讲话中对开封市举办的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国际武术联合会执委田苏辉在致辞中说,开封市举办这次活动,有着非常积极深远的意义。通过这个活动,缅怀武术老前辈,缅怀武术大家,纪念武学经典著作的发行,发掘和丰富武术拳种的切磋和交流,正是我们承载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当,任重道远。

世人公认,古都开封对陈氏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功不可没。
先从《陈氏太极拳图说》在汴出版谈起。
《陈氏太极拳图说》原稿名为《太极拳图画讲义》,作者陈鑫,字品三,前清岁贡生,为近代中国体育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他自幼随父习武,深谙太极武功之精奥,后遵父命从文,文武兼备有成。为阐发陈氏世代相传之太极拳理,他晚年发奋著书,《陈氏太极拳图说》为其代表作。1908年动笔写《太极拳图画讲义》时,陈鑫已年近花甲,至1919年完成,历时12个寒暑。12年中,他对这部著作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多次修改,亲手抄录而不懈。正如他在《陈氏太极拳图说》自序中所说:“自光绪戊申以至民国乙未,十有二年,其书始成。又急缮写简册,虽六月盛暑不敢懈也。”足见写成此稿之不易,其毅力、精神确实感人。
自1919年书稿完成到1933年在汴出版,此书稿经历了太多让人心酸的故事。书稿是谁带到开封的,就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版本多样,但都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陈氏太极拳图说》是1933年在开封开明书局首次出版的,而且得到时任河南国术馆馆长陈泮岭等人的鼎力资助。陈泮岭20岁在开封参加辛亥革命。1914年,他北上求学,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他到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读书。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开封。1925年,他创办河南武术会(河南国术馆前身),后担任河南国术馆馆长。1928年,“中央国术馆”于南京成立,陈泮岭担任副馆长。1929年3月,著名人士张钫创办河南省建设厅水利工程学校(今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首任校长就是陈泮岭。有人认为,没有陈泮岭等人的协助支持,《陈氏太极拳图说》在汴出版是不可能的。
陈泮岭在协助出版《陈氏太极拳图说》的同时,也从此书中受益匪浅,其拳艺得以发展和提高。当时他在开封已是太极拳名师,并在社会上极力宣传教授拳术,据开封北仓女中创办人张嘉谋(中孚)在《北仓日录》中记载,陈泮岭经常同卢问渠到北仓女中教太极拳。所以说从那时起,陈氏太极拳与古都开封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一部最早用文字记述和总结陈氏太极拳的练拳经验之作。书分4卷,图文并茂,拳势取经络而通变,拳理师周易而同规,理精法密,显微阐幽,精朴悉陈,细腻明透,为拳坛理论之丰碑、武林修学之经典。因年代久远,开封版《陈氏太极拳图说》已不多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不少出版单位影印开封版《陈氏太极拳图说》,并在中外发行。自1933年《陈氏太极拳图说》在汴首发后的85年间,此书弥传华夏,风靡海外,武林界争相宝之,东南亚、日本、欧、美各国亦见译本,实为不朽之盛业、太极拳之经典也。时下,该书还正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向太极拳高峰攀登。据开封史志资料显示,在开封保存和流传的还有陈氏16世陈鑫《太极拳图说》4卷和《太极拳图画讲义》(抄本)、《陈发科拳谱》《陈照丕拳谱》。

据开封史志资料载,陈氏太极拳早在1920年已在古都传播。陈金鳌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是陈鑫的侄孙。陈金鳌曾师从三祖父陈鑫, 20岁时拳架、器械已在村中享有盛名,尤其精通各种器械,深得村中长辈赞许。陈金鳌在汴与开封培英武术社的孙霁红拳师交流技艺,陈金鳌以太极拳谱赠送。此后,培英武术社成员都兼学陈氏太极拳。1928年,陈金鳌被河南大学聘请为武术教授。
陈照丕是河南温县陈家沟村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上世纪40年代,陈氏18世陈照丕在开封中州国术研究社传授陈氏太极拳。他所授弟子的代表有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他品德高尚、诲人不倦,对推广陈氏太极拳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崇拜,是陈氏太极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据史料,陈氏18世陈照奎、陈伯祥,19世陈伯先、陈立清、陈小旺在上世纪70年代末曾先后来开封传授指导陈氏太极拳。
陈鑫亲传弟子陈克弟,是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幼年即偕堂弟克忠从族祖陈鑫学习陈氏太极拳小架拳械,皆得拳艺真谛。他上世纪50年代末迁居开封,到原开封玻璃厂工作,并开始在开封传授陈氏太极拳。
1976年,陈克弟应开封市体委邀请,在开封市汴京公园设场公开传授陈氏太极拳小架拳艺,后又在全市组织了多个陈氏太极拳辅导站、点。从此,他不顾已年过古稀,利用休息时间到各辅导站、点组织教学、辅导,风雨无阻。一时间,随其练拳千余人。教学中,他不辞劳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孜孜不倦、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亲自示范,直到学生理解为止。他终日以传道授业为责,以答疑解惑为乐。他精湛的拳艺,正直、严谨、无私奉献的品德和一丝不苟的教学风格,赢得了学生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同时将陈氏太极拳小架深深地根植在了中原开封。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开封市涌现出了一批陈氏太极拳小架拳艺与武德双馨的佼佼者,如全国太极拳优秀辅导员、曾任市武协副主席的石磊,省武术先进工作者、市武协副主席时进明,省首届太极推手比赛第二名的王锡温,省太极拳比赛第四名、市武协太极拳处处长李建设等。
陈克弟辛勤一生,为传授和发扬光大陈氏太极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培育的太极之花,已在开封古城结下了累累硕果,使河南开封成为全国少有的太极拳小架的重要基地。
在古都开封传授和发扬光大陈氏太极拳成绩显赫的还有两位耄耋老人,他们在中原乃至全国太极拳界名声显赫。
石磊,1924年出生,是陈氏太极拳小架传人、中国武术七段。他自幼喜爱武术,1956年开始习练太极拳,先后在大连和开封师从陈敬陶先生和卢问渠先生习拳。石磊得到卢问渠珍藏的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后,开始潜心钻研其中理法。石磊l975年投在陈克弟门下,至1984年先后10个寒暑,紧随其左右,亲受言传身教,继而得到陈氏太极拳著名传人陈伯先、陈伯祥、陈立清等的多年指导,深得陈鑫拳法真谛。
1976年,武术运动开始复兴。他积极参与开封市的武术活动,先后任太极拳教研组组长、市武协副主席,弟子赵春生在深圳建立了“小架中国”网站和研究中心,在国内外颇有影响。l982年,他参与创编《汴梁武术》杂志(后更名为《少林与太极》),发表了《论太极拳的缠丝劲》等论文多篇。
l979年,石磊在陈克弟的指导下,编写出《陈氏太极拳(小架)图解》讲义,用现代语言逐势分析理法,增绘过渡动作图像。随后,又经不断充实和锤炼,于1999年完成了《陈氏太极拳陈鑫拳架》专著。石磊治学严谨、默默耕耘、淡泊名利、诚信待人,对太极拳理法孜孜以求50余载,为陈氏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范鸿信,出生于1929年,是温县陈家沟太极拳第九代宗师陈克忠门下弟子,系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承人,被誉为开封市国宝级太极拳大师。他是《太极网》首席武术顾问、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温县太极拳传承人联合会技术委员会委员、陈家沟太极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
范鸿信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习练陈氏太极拳,初于焦作市从学于陈鑫后人陈椿元先生的弟子严立相老师。上世纪60年代初,他遵严立相老师嘱,携《陈氏太极拳图说》(4卷首印版)赴陈家沟求师深造拳艺。经当时陈家有名望之几位族中长辈商议,保举至陈克忠门下学习小架拳、长短器械及推手。
1974年调回开封工作后,范鸿信为进一步探索陈氏太极拳之奥妙,在1977年克服多种困难后将一代名师陈照奎先生请至家中从其学艺,多年来练功不辍。他擅长陈氏太极拳小架、二路炮锤,单刀,单双剑,春秋大刀、太极枪、太极十三杆及推手技艺。
几十年来,范鸿信将陈氏太极拳的推广传承作为己任,先后在河南、甘肃、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授徒教拳。至如今,其门下弟子中不少人已分别在各地设馆授拳,传播太极文化。40多年来,范鸿信不仅多次在国内外太极拳大赛中获过大奖,还将所学毫无保留地传给数以千计的国内外弟子和学员。范鸿信说,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健身与技击并重的拳术,还包含了深刻的中国古典哲学在里面。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色彩纷呈。陈氏太极拳乃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技击和健身两方面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故逐渐得以推广普及。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特色,深受拳界和广大群众青睐。2006年5月20日,陈氏太极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封市武术协会始终把传承国粹武术作为工作中心,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协调作用,团结全市的民间老拳师、武术教练,努力做好陈氏太极拳在开封的传承和发展推广。
2014年8月13日,范鸿信在86岁高龄时还收徒传艺。2016年11月27日,当代太极拳名家、王西安拳法研究会开封分会会长周元睿开山收徒,共有15名年轻人拜入周元睿门下,正式成为陈氏太极拳传承人。2018年5月24日,陈氏太极拳小架第11代传人、中华太极拳优秀传承人王建华又收新徒。62岁的王建华曾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组织的太极拳比赛,获全国太极拳、剑比赛金牌和河南省太极拳、剑比赛第一名。除了认真练功和研究太极拳外,还坚持义务向弟子和学员传授太极拳。 诸如上述以收徒方式传承陈氏太极拳者在开封不胜枚举。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武术文化发展的投入力度,特别重视对太极拳的传承和保护,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开封夫妻练太极、父子练太极、兄弟姐妹练太极的现象比比皆是。太极拳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军队、进农村、进企业已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潮流。据开封市武术协会执行主席李德祥介绍,目前开封市太极拳辅导站有100多个,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的约12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以上。每天清晨和傍晚,当你漫步在古城街道、河岸湖畔,就可以看到很多身着太极练功服、斜背太极剑、手拿太极扇的人,这已成为开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绿树成荫、环境幽静的顺河回族区仪北社区文化广场,每天早晨都有数十位身着白色练功服的人随着音乐声整齐地练习太极拳,他们的姿势优美而庄重。队伍前排,是陈氏太极拳名师李建设。他自幼随开封回族拳师李仕英习练查拳,后受父亲李树森影响,1973年随陈克弟习练陈氏太极拳,1984年随陈伯祥习拳至今。1988年,他荣获河南省太极拳、剑比赛太极剑第三名,他多次担任开封市太极拳、剑、推手比赛裁判长,并多次担任开封市代表队领队、教练,多次荣获河南省优秀裁判员、教练员称号。李建设为学好教好陈氏太极拳,曾专程前往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拜师学艺,把完整的陈氏太极拳带回开封。李建设积极参与陈氏太极拳的广场推广,义务教授所有喜爱陈氏太极拳的市民。尽管大家学习的进度、领悟能力各不相同,可是他说过,只要对方不放弃,自己就不会放弃。
今年8月25日7时,在市体育馆前广场,为进一步推广国家体育总局新编太极拳竞赛套路“八法五步”,市武协在这里组织举办了太极拳“八法五步”站长培训班。来自我市30多个太极辅导站的80多人参加培训,中国武术七段、太极名家苏雨洪对学员进行讲解和指导演练。4个课时下来,参加培训学员对“八法五步”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苏雨洪自幼喜爱武术,习练过功力拳、查拳、少林太祖,20多岁已是圈内响当当的一名武师,后随国际太极拳名家范鸿信习练陈氏太极拳,近年参加全国及世界比赛均获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多次取得开封市武术竞赛太极拳、剑一等奖,多次荣获河南省武术竞赛太极拳、剑比赛第一名。
王桂荣是河南省一级拳师、中国武术六段,在上世纪90年代就连续3年获得开封市太极拳竞赛第一名、河南省太极拳42式竞赛第一名。她是开封市太极拳优秀辅导员。她在开封陈氏太极拳领军人物石磊的亲传下,与太极拳结下不解之缘,并建立了龙亭太极拳辅导站。她在出国探亲之时,还把太极拳带到加拿大。在渥太华的4年里,她开办了陈氏太极拳培训班,使国之瑰宝名扬大洋彼岸。
在开封,正是有了像王桂荣这样一批优秀辅导员,才有更多的人体会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内涵,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习拳的行列,太极拳已成为古都开封全民健身的品牌。

重新“扶起”脑瘫爱子,她用15年诠释母爱
男子谎称采购器材 诈骗女友同学二十万后玩消失
新集镇开展自查自纠认真落实党建督查工作
湖滨东路与仙岳路交叉口发生交通事故 两人被卷入车底受伤
胡湘之调度莲株高速(醴陵段)项目建设
古都开封与陈氏太极拳
邵阳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凉山1岁多小孩误吞硬币卡食管 最终全身麻醉才取出
沙市区食药监局召开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培训会
让二十六万吨废纸“重生” 
行李箱失而复得 全因细心车长在书内发现一张快递单
奥运冠军创业入驻昌平众创空间
关于购房奖励补贴政策相关事项的公告
睢宁县以“比学赶超”精气神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安市委统战部开展禁毒学习教育活动
全国人大代表阿来:文物要与公众见面才不会曲高和寡
“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系列活动启动
巧用咖啡色 让卧室变回高大上
真情同心 立安为民——市安监局提升城市生产安全美誉度
韩朝今将讨论互撤哨所解除武装 打造真正和平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