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献泰:积极行动起来 建设安全城市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深刻总结反思汶川地震经验教训,未雨绸缪、警钟长鸣,全面提升我市地震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建设安全城市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一、居安思危、吸取教训
    汶川地震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抚平的创伤,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痛。血的教训警醒我们,在地震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的现实下,震前预防比震后救援更人道、更经济。减轻地震灾害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必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工作要求。既要建设安全工程,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增强城乡地震灾害防御的“硬实力”;又要加强防震减灾宣传和地震灾害应急准备,增强地震灾害防御“软实力”。
    二、正视问题、补齐短板
    经历汶川地震后,“减灾就是增效”的理念已成共识。十年来,防震减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加强“预”“防”“救”三大体系建设,防震减灾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走在了全省前列,并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有力保证了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以汶川地震为镜,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市县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城乡建筑抗震设防能力和应急准备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这些短板弱项,必须明确措施,加以解决。
    三、明确责任、汇聚合力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进一步构建防震减灾工作共建共治社会治理机制,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推动我市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各级政府要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防震抗震指挥部职能,加强应急救援联动建设,提高应急作战能力。到2020年,各县(市)要建成至少1处国标ⅱ类应急避难场所,林州市、内黄县要抓紧实施地震活断层探测,要强化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提升城乡建筑抗震性能。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完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社会组织和公众要依法参加防震减灾工作,提高自身防震减灾意识、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防震减灾,任重道远。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为指导,聚全市共识,举全市之力,努力减少灾害风险,共同建设安全城市,创造美好未来,为构建和谐安全美丽的新时代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提供安全支撑。

青神县召开兽药“二维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培训会
望江县检察院作不起诉决定
芜湖市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今后可网上处理
乐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推进
南充学生签名加入绿书签 拒绝有害出版物
唐献泰:积极行动起来 建设安全城市
衡水市公安局张杰: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全力服务文明城市创建
绿色祭祀 传承文明
市旅发委六举措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百日攻坚”行动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联络员会议召开
木兰县召开“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会议
到2020年 80%国有资本将集中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
云霄:早谋划、早推进、早督促助力扶贫项目落地生根
宁德市各部门全力以赴防御台风“玛莉亚”
2018年海洋与政策处理处工作思路
以更加精准的思路定位推动产业发展
市军休所组织军休干部开展第四季度垂钓比赛
推进“同心工程” 聚力脱贫攻坚
“僵尸车”趴窝人行道 市民呼吁管一管
AED设备启用揭幕仪式在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