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脱贫攻坚“组合拳”
2017年底,实现85个贫困村退出、29878人脱贫
突出产业扶贫
增强造血功能
建成农业产业基地13.2万亩
15844名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人均增收3483元
加强基础建设
改善发展条件
建成扶贫路932公里,全面实现贫困村各组(社)通达水泥路
新建各类水利设施1004处,整治渠道390公里、山坪塘656口、河道10公里,新打机井1186口
高标准建设贫困村党群服务中心95个
落实政策保障
守住民生底线
财政投入1853万元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100%
全面推行“先诊疗后结算”制度,同时建立365万元的卫生扶贫救助基金
为4060名贫困学生资助教育扶贫救助基金310万元,国家开发银行为1683名学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1351万元
开展贫困人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及就业技能培训5512人次;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68场,提供岗位2.3万余个,农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人口669人
将低保补差标准由每人每月460元提高到560元。全市共有4871户13532人贫困人口享受低保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进行全覆盖安全鉴定,将8380户危房户和无房户全部纳入住房安全保障项目
再过半个月,成都高新东区草池镇三渔村马铃薯原原种场里的马铃薯原种就要成熟了。这是三渔村史上的第一个产业项目,对于这个刚刚摘掉“贫困”帽子,进入第一个巩固提升年的村子来说,意义非凡。村党支部书记毛树根几乎每天都要穿过机场货运大道建设工地,到村委会对面的原种场去看一看。用他的话说,“三渔村现在已经到半坡上了。”最终能不能翻过“贫困”这座山,原种场这样的产业项目是关键动力。
贫困户多为因病致贫
产业扶贫是最佳选择
三渔村距离简阳市中心仅25公里,由于地处丘陵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长期发展滞后,2014年被认定为省定贫困村。去年4月,草池等12个简阳乡镇划归成都高新区代管。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洪标被选派到三渔村任第一书记,主抓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以及干部队伍培养。
报到那天,从高新南区到三渔村,80公里的路,张洪标用了近3个小时才到达。作为扶贫项目之一,三渔村的村道建设刚刚开工。恰逢下雨天,村里的泥巴路被泡得稀烂。“如果不是毛书记骑摩托来镇上接,我可能3个小时都到不了。”
到岗后的第一个月,张洪标把全村的贫困户都走访了一遍。全国扶贫开发子系统、四川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等技术手段的运用,让每个贫困户成员姓名、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务工状况、致贫原因等等信息,一目了然。精准扶贫中“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有了详实的数据支持。
“全村69户贫困户中,三分之二都是因病因残致贫,虽然财政经费买的新农合给了他们基本的医疗保障,但劳动人口匮乏,‘造血’功能不足,仍然是他们脱贫路上的一大难题。”张洪标和成都高新区扶贫办的同事们分析认为,产业扶贫是三渔村的最佳选择。
此后,在高新区的帮助下,三渔村与成都久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场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通俗的讲,这是一个生产马铃薯种子的项目。
张洪标解释,合作模式是:久森把种子卖给三渔村,并提供技术指导;三渔村把种子培育成熟后,久森负责回收,确保市场销路。每年能收获两季,预计每季每亩收益在8-10万元。届时,村里把70%的收益分给村民,剩下的30%留下继续壮大集体经济。
为此,三渔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当年9月,占地面积5亩的原种场项目正式启动。
政府兜底守住民生底线
贫困户积极创业就业脱贫奔小康
到去年11月,三渔村的所有贫困户到达“1超6有”的脱贫标准,年人均纯收入远超3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基本医疗保障、有住房安全保障、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三渔村达到“1低5有”的贫困村退出标准,贫困发生率低于3%,有集体经济收入、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通信网络。
回顾过往,毛树根不否认,曾经的三渔村贫困户有人懒志穷的现象。但近几年,随着一项项精准扶贫措施的实施,三渔人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可以说是,生活看到希望,生产有了动力。”
以“低保户”朱林(化名)为例,这个63岁的单身汉,一直住在广告布搭的窝棚里,没有追求、也不工作,靠着每月56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过活。“村干部们经常给他描述以后的生活会有多好,鼓励他找点儿活干,存点儿钱,以后还可以找个老伴儿一起过。但我们说啥,他都听不进去。直到去年安居工程实施,他真的搬进了政府提供的安置房,才终于相信我们说的话了。现在,他还经常到村里的各个拆迁工地捡废铁来卖,每个月都能卖几百块钱。以后即便没有工地可捡废铁了,村里也会有更多公益性岗位以及其他就业机会向大家开放。”
同样是曾经的贫困户,因祖父和父亲都重病长期卧床,张翠英不得不放下工作,在家照顾病人。两位亲人相继去世后,去年10月,张翠英和丈夫专门学了做豆花、豆腐的手艺。为了让自家的产品更新鲜、更好卖,小两口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干活。草池镇只在单数日“赶场”,他们就在双数日早起半个小时,多赶10多公里路,去赶三岔镇的场。临近夏天,他们又从每天下午的补觉时间里挤出一两个小时,做几盒凉粉卖,增加一项收入。
干活虽辛苦,张翠英却格外乐观,每说一两句话,都会笑一笑:“我们算幸运的了。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政府给我们买医保;每年发800元补助,我们投到草莓基地,啥都不用管,就多得240元分红。现在能做这个豆花生意也全靠政府把路修通了,不然根本没法运出去。”
毛树根对张翠英夫妇的豆花生意保持了极大的关注,最近还在想办法帮他们注册商标,把三渔村豆花的名气打出去。“我们三渔村从没发展过工业,水质好,做出来的豆花也巴适。机场货运大道开通之后,到新机场、三岔镇都很方便。希望他们多带动几家村民来做这个生意,多开发一些品种,发展成一个特色产业。以后村里甚至可以开一个电商平台,帮大家把豆腐干之类的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财政提供产业扶贫基金
三渔村有了第一个产业项目
三渔村的第一个产业项目,实施过程几经坎坷。
由于育种环境要求高,原种场大棚需安装电动遮阳、自动喷灌等设备,省、市、区三级财政拨的50万元贫困村产业扶贫基金不够用。张洪标打报告,向市级财政多争取了20万元,项目才避免了“流产”的命运。
后来发生的一次病害,让毛树根至今心有余悸。起初,负责值守大棚的村民汪文冲发现有两株种苗出现了倒伏。上报到合作社后,大家以为是化肥施多了,导致的烧苗。不料,第二天倒伏面蔓延了一大片。合作社紧急请来久森的技术员,才晓得是遭了病害。病害止住后,收成仍减产了至少三分之一。
经过这次教训,合作社在大棚加装了监控系统。汪文冲每天联系技术员,反馈大棚情况。毛树根也养成了每天到大棚看一看的习惯。
今年1月,马铃薯原种成熟。“马铃薯原种0.28元/粒,第一季总共卖了150128元。”张洪标对三渔村第一笔集体经济收入的记忆精确到了元。
吸取经验教训后,第二季顺利多了,到下个月原种成熟后,预计可以收入翻番。除此之外,一年6000元的土地租金和大约25000元的人工成本,也成为了村民们的新增收入来源。
第一季的收益,4月份刚刚到账,暂时未作分配。张洪标说,村委会打算近期向村民们征求意见,看是否扩大生产。因为产业扶贫基金是一次性的,如果大家同意,二期项目将采取自筹资金的方式开展。高新区按照800元/人·年的标准,向贫困户发放用于购买生产物资的产业扶持资金。村委会初步考虑,二期项目优先向这类资金开放入股,再向全村人开放入股。
如今,除了财政的产业扶贫基金,社会资本也被吸引到了三渔村。
四川瑞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口气在三渔村流转了130亩土地,用于打造草莓基地,除了土地租金,用工也是聘请三渔人,还向三渔村贫困户800元/人·年的产业扶持资金,开放了保底分红30%的入股机会。
对此,土生土长的三渔村人毛树根感慨不已,“三渔村有20多年的草莓种植历史,但一直不成规模。去年6月,终于有了一条平坦的村道,草莓运输方便多了。”
在毛树根看来,产业扶贫项目最大的价值不是其本身给村民们带来的收益,而是辐射、带动作用,“瑞之源的草莓卖得好,村民们才有信心跟着学技术,自己种。瑞之源在三渔村种出名堂了,果贩们的目光才会被吸引到三渔村来。”
现在,在瑞之源的技术支持下,已经有30多户村民在自家的承包田里种了50多亩草莓。最近,瑞之源还准备打造一个草莓展览馆,用于展示新型种植技术,以及三渔村的各种优质草莓产品。
爱心集市受热捧
三渔村正在谋划新的农旅项目
脱贫之后,三渔村如何实现全面小康,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根据空港新城的规划,三渔村不发展工业,我们必须从一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上再下功夫。”毛树根说,最近草池镇政府正在帮助三渔村谋划一个农旅结合的项目。“三鱼同嘴”“亚洲狮王”等位于三渔村汪家山保全寺的石刻景观将成为一大亮点。
汪家山石刻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此前一直鲜为人知。前不久,新机场启动建设,勘探人员发现狮王石刻恰好在规划的跑道位置。
“后来为了保护这个文物保护单位,跑道位置都被向后移了300米。”毛树根说,后来消息传到网上,众多网友慕名而来。担心游客们攀爬摔伤、文物受损,政府不得不在石狮周围加装了一圈护栏。
张洪标分析,“毗邻新机场,是三渔村的一大优势。我们想重点针对候机的高消费力人群,开发一条特色农旅线路。比如,利用机场跑道附近的山坡打造一个观景台,发展航空主题摄影观光;依托汪家山的保全寺,发展禅茶休闲和石刻观光;基于本地优势农业项目,发展采摘体验和特色餐饮。”
三渔村的农旅项目还未开发成熟,已经有了一批“原始客户”。张洪标到三渔村任职后,几乎每次回高新南区,都有同事和朋友托他带一些东区的土特产。去年12月,三渔村干脆携手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举办了一次“爱心集市”。
高新南区的创客和公务员们组团“赶集”,不到两个小时,爱心集市上的500余斤草莓、30余只鸡鸭、150余斤油菜尖、300余斤红薯、40余斤花生、400余个鸡鸭鹅蛋等销售一空。
客人们买到“相因”的同时,参与集市的50余户村民也户均增收了300余元。
“赶完爱心集市,大家还参观了汪家山石刻,看了看新机场建设进度。‘东区一日游’,心满意足。”后来,仍然不时有朋友向张洪标打听下一场爱心集市的开办时间。
目前,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正在三渔村调研,并为该村产业发展起草总体规划方案。未来,马铃薯原原种场二期等产业也将依据这一规划来布局。
原标题:新机场旁 三渔村种下希望的“种子”
西安年·最中国 环保部门邀请市民晒出绿色春节 并有好礼相送
旺苍县念好四字诀做足环境安全文章
自贡市政协到井研县考察学习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
[龙泉驿区]举办“瀚墨迎新年纳福送春联”为主题的公益活动
婺城铺就坦途任驰骋
新机场旁 三渔村种下希望的“种子”
环保督查“回头看”:10省市无一幸免 河南江西问题最多
聚焦退养转型恢复岸线生态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举办3月份“城管开放日”活动
走近自然神秘世界 书写生命美丽传奇:银杏小学举办沈石溪读者见面会
魏晓明在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确保岳西县脱贫摘帽决战决胜 确保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全省先进康正和出席
2017年秀屿区政府工作报告
市农业局荣获目标责任和脱贫攻坚考核“双优秀”
黔江区30个乡镇街道现场“交账”
塘冲村:“党建+”激发产业内生动力
【中高考】一中优录考试难不难 名师告诉你
青浦区统战大课堂第四期开讲
我国加快推进抗癌药降价工作
荔湾桃李小学即日起将办理分流登记
禅城区委统战部召开纪律教育学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