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是长三角中心城市,并荣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多项“国字号”荣誉。
泰州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兼融吴楚越之韵,汇聚江淮海之风。千百年来,风调雨顺,安定祥和,被誉为祥瑞福地、祥泰之州。这里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是其中杰出代表。名胜古迹众多,光孝寺、崇儒祠、城隍庙、安定书院、日涉园、望海楼及梅兰芳纪念馆、人民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等传承历史,文脉灵动;溱湖湿地、千岛菜花、水上森林、天德湖公园、古银杏森林等生态自然,风光秀丽。
兴化水上森林林中水巷
去年以来,泰州市委市政府围绕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召开全域旅游发展大会,出台系列重大举措,依托重大项目、精品线路、风情小镇旅游建设和休闲旅游等“四大抓手”,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力求形成核心竞争力,把泰州打造成长三角独具水城水乡魅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据了解,近年来,泰州市上下积极实施《旅游业跃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旅游业实现了新的突破。2016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28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3亿元,比2014年分别增长23.5%、29.4%。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3.1%、增幅位居全省第4,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11.5%、增幅位居全省第二。“泰州太美、顺风顺水”的城市品牌叫响全国,泰州荣获首批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全市建成a级以上景区42家,其中5a级1家、4a级8家。
靖江生祠岳庙
光孝寺
去年以来,泰州市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把全域旅游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力求在塑造城市新形象上下功夫、求突破,致力于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在打造核心吸引源上下功夫、求突破,培育形成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结合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确立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旅游总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2021年旅游业各项指标达到创建标准,全市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此,泰州在全市旅游大会上下发了《关于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意见》《泰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和《泰州市旅游商品无理由退换制度(试行)》,并对全域旅游工作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四大抓手”。
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城市景观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等涉旅关联产业投资要超过1000亿元,旅游项目投资超过1000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50亿元以上项目6个,30亿元以上项目12个,确保每个市(区)年年都有规模项目、年年都有新景点。
推出一批旅游精致线路产品。依托城市特色景观带、历史街区等资源,打造城市景观旅游产品,开通观光巴士,开辟“环城游”线路;加快“双水绕城”项目的实施,打造城市夜景系统,实现城市水系“环起来、绿起来、游起来、亮起来”。围绕游客品味乡土风情、体验农耕文化、走进农家生活的需要,集中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推进兴化东北部、沈马线溱湖周边、黄桥祁巷周边、长江沿线一带和北部生态农业走廊“十里花海”等线路的建设和功能提升。
加快旅游风情小镇发展。注重提炼风情主题,进一步集聚特色产业,加强策划创意,打造自身特色,形成具有唯一性或独特性的吸引物。确保姜堰溱潼进入全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目录,其他市(区)至少创建一家市级旅游风情小镇。
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紧扣“乡村”二字,加强规划引导,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生态环境为基、以古村古庄为形,深度挖掘本地乡村风光、民俗风情和民间文化等乡村旅游资源,实现“一村一品”的区域错位发展。旅游+大健康产业,旅游+文体教育,旅游+农林水利,旅游+工业制造……与此同时,泰州还围绕全域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全力做好“旅游+”文章,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共生共荣,构建产业全域联动大格局,向着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长三角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和长江经济带大健康旅游集聚示范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行。
■首席记者 肖干
康养旅游已培养为成熟品牌
——泰州市着力做好生态休闲游文化养生游文章
泰州市位居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不仅是形神兼备的文化名城,近年来还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成为一座和谐共生的生态名城。
泰州市工业基础扎实,已建成纳入国家创新体系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泰州还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发展壮大以传统优势产业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和若干个新兴产品集群为主体的“1+3+n”产业体系,被列为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新技术船舶基地、新能源产业园建成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成为世界知名企业接踵而至,落户兴业创业投资的热土。
近年来,康养旅游已成为泰州市旅游的成熟品牌。当地还专门开发了两条中医药养生旅游线路。其中,“一日游”主要包括品尝养生汤包的老街古月楼—领略凤城景色的凤城河—体验中医养生文化的泰和堂国医馆 熏陶佛教养心文化的光孝寺、净因寺—感受中国药城魅力的医药城—辨认中草药、增长中草药知识的秋雪湖百草园 体验养生温泉的华侨城。“二日游”则在“一日游”基础上,增加感受天然氧吧魅力的兴化水上森林公园—感受中医药传统魅力的兴化赵半仙中医馆、百年上池斋药店—领略特色药材的神秘能量的戴南石斛园。
目前,泰州正依托水城水乡生态优势,实施里下河生态保护和长江生态走廊建设,推动医疗服务,养生养老、文化旅游融合,培育以健康为核心的康养旅游业态,着重在生态休闲游、文化养生游上做文章。
在生态休闲游方面,主要依托湿地、温泉、现代农业等生态文化资源,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建设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林业局打造的全国湿地样板,全国首家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现已形成以溱潼会船为主体的水文化景区,以中国溱湖湿地科普馆、科普长廊为主体的湿地科普教育区,以麋鹿故乡园、水禽园、鳄鱼馆为主体的湿地动物观赏区,以湿地体验园、湿地精品园、中草药植物园为主体的湿地生态观光区,以摇橹船线、探险乐园、鹿鸣河漂流、湿地露营、溱湖陶吧为主体的互动体验区,以溱湖会议中心、溱湖美食城为主体的休闲服务区。
近年来,溱湖旅游度假区开展旅游市场深度拓展,借力上海银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借助“江苏旅游新干线”春季旅游新品推介会等活动,掀起了一波波“旅游+”热潮,仅2017年就接待游客213.33万人次。
江苏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地处泰州市主城区东北郊,规划面积38.6平方公里,近年来始终坚持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导,深度融合农业生产、文化、旅游等功能,促进农业新业态发展,基本形成种、产、研、销、游的完整产业链,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区、江苏省智能农业示范园区、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园区内的秋雪湖生态景区,主要开展里下河风貌修复保护和田园风光开发利用,按照城北生态经济带“十里花海、百里绿廊”建设要求,实施花博园、红旗大道彩化、大田花海升级等工程,彰显“三水”文化特色,打造吉祥文化载体,集中展现中心城市“生态后花园”的自然生态和文化魅力。2017年,景区接待市内外游客7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亿元,极大带动了园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水,是水上森林的灵魂;绿,是水上森林的生命底色。兴化水上森林是江苏省最大的人工生态森林。占地面积2000亩,其中森林面积1050亩,水面面积950亩。景区森林主要以池杉为主,白鹭、黑杜鹃、野鸭等鸟类常年栖息其中。园内水系丰富,河道纵横,形成了“河流回环,水杉林立”的景观。园中有108棵高大水杉,故取水浒108将之意,称为“好汉林”。林间最具特色的游玩项目是“木筏漂流”,游客乘一片木筏,缓缓划行于密林的沟汊间,会蓦然惊起林间水鸟,令游人领略无限野趣。沿木甬道穿行林间,可尽享林间清风,直令人飘飘欲仙。
与此同时,泰州还充分发挥宗教、民俗、中医等独特的健康文化基因,传承健康文化,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江苏中药科技园、溱湖中草药园、华夏仙草园等中医药主题景区建设,建成中国医药城中医药一条街。依托光孝寺、南山寺、城隍庙、古寿圣寺等宗教资源开发禅修旅游产品;依托凤城河戏曲三家村(京剧、昆曲、评书评话)以及城市中央休闲区资源,开发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产品;依托崇儒祠、王氏宗祠、安定书院等儒学文化遗址,建设泰州倡学文化体验馆,传承书法、茶道、太极等国学经典,让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更有吸引力。
■首席记者 肖干
西安市完成通村通组公路214.8公里
微视频: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
谯城组织区直单位人员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我市全面推广使用国Ⅵ车用燃油
15分钟法院速裁团队“快审快裁”
【城市之间丨淮北 泰州】打造长三角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泰州市“四大抓手”助推全域旅游大发展
我市扎实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三明市水利局召开全市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拖欠工资近7万玩"躲猫猫" "老赖"老板街头被揪出
市政府法制办召开组织生活会
泗水县金庄镇总工会开展“关爱困难农民工家庭”志愿者活动
实施品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 助推乡村经济振兴
广西一16岁少女纵身从6楼跳下,被广告牌勾住悬在半空中
镇江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 致敬英烈仰望崇高 传承精神砥砺前行 惠建林张叶飞李国忠等市领导及各界代表参加
日照将承办下届省运会!齐家滨要求: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突出环境问题重点整治
黄晓武率市厅级领导干部开展大调研活动时指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加快煤化工基地和南部次中心建设
市城管局环卫处检查罗湖区餐厨垃圾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工作
首都文艺工作者慰问门头沟区消防官兵
“让绿色健康食品走上更多消费者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