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5日电 题:“开窗有景、出门见绿”——乌鲁木齐打造“翠色”新装见成效
新华社记者 符晓波
从一棵树到一座山,一条河到一片湖,乌鲁木齐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进“树上山、水进城、地变绿、煤变气、天变蓝、城变美”工程,一个绿色、和谐、美丽、宜居的城市出现在天山北麓。
荒山“换血”披绿装
登上乌鲁木齐北郊的红光山山顶,只见满山树木整齐成片,大半个城市掩映在绿色中。
“小时候,这里是一片荒山,没有树,只有杂草和坟冢,四周都是冒着黑烟的砖窑厂,现在成了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娱乐为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从小住在红光山脚下的李艳玲告诉记者。
近年来,乌鲁木齐不断加大绿色植被覆盖率,在寸草不生的山头上植树造林。按照规划,2017年至2019年,乌鲁木齐将完成19个裸露荒山的绿化任务,绿化面积3.2万亩。
乌鲁木齐被称为“距离大海最远的城市”,实现荒山播绿并非易事。记者走进正在实施绿化的乌拉泊燕南荒山,脚下布满坚硬的砂砾,寸草不生。
“在平地上种树,一把铁锨就够了,在石头山上种树,需要动用几百台挖掘机。”绿化项目经理李佳佳介绍,由于山体主要为沉积岩,山顶土层厚度仅有3厘米,土质贫瘠,在这里种树不但要凿开岩层,还需补齐土壤。
为了给山体“大换血”,上山道路被改造为梯田式沟槽,出动大型机械拉土填方。李佳佳说:“我们将在4个月时间内,在这里种上20万棵乔木苗,实现绿色全覆盖。”
污水“再造”润荒原
乌鲁木齐城市周边荒山砾石多、土层薄,山体蓄水能力差,是典型的干旱缺水型城市,植树造林工作面临极大挑战。再生水项目是乌鲁木齐重点推进的民生项目,可将城市污水进行“二次加工”变为循环水,用于城市绿化及景观水源。
在工程现场,乌鲁木齐市再生水利用工程项目部生产经理李兴露介绍,工程输水管道长约21公里,从脱色消毒站到消防水池,要经过4个泵站。
记者了解,工程建成后,产出的再生水每天可为天山区、水磨沟区等城市中心区绿化及景观提供约20万立方米用水。至2020年,乌鲁木齐市再生水总量将达到2.182亿立方米,由此置换出的新鲜水则用于补给城市生活用水,将极大减轻城市用水压力。
齐造“绿色”共圆梦
傍晚,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南湖市民广场,但见湖水静谧,清澈透底,鱼儿畅游,苇荷相簇。晚饭后,市民陆陆续续来到这里散步、跳舞、观赏美景……
家住附近的市民张捷说,每天傍晚都会带3岁的女儿来这里玩,“这里花多树多、空气湿度明显比其他地方好,家里老人、孩子都喜欢来。”
市民广场管理中心绿化队负责人介绍:“这些年,湖水水质越来越好,飞鸟、野鸭越来越多。今年,我们新种植了600多盆睡莲,起到了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的作用,前来休闲娱乐的市民越来越多。”
让乌鲁木齐披上“翠色”新装,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各族市民长久以来的期盼。来自乌鲁木齐机关、街道、学校的志愿者纷纷加入到义务植树公益事业中。已经参加三次义务植树活动的崔燕说,她为自己种下的树苗做了记号,每年都会去看一看。
随着荒山绿化、水系改造等工程的不断推进,乌鲁木齐“开窗有景、出门见绿”正在变成现实。记者了解,乌鲁木齐正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报工作,预计到2019年末,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一支乐队吸引来牌桌上居民 民乐队成社区"著名品牌"
外卖平台上沙拉订单量跃升 但吃沙拉减肥或只是心理安慰
【园林局】举办“赏花迎春 秀美南湖”徒步摄影大赛活动
七月我市蔬菜价格小幅上涨
惠来县城外北环路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乌鲁木齐打造“翠色”新装见成效
孩子在游乐场 意外受伤谁担责律师:家长商家都有责任
高塘四村危旧房改造项目背后的“暖心故事”
雨水对战高温梅雨季节进入尾声
磁县职工医保每人年报销额度达到38万元
九江交警针对这个非法营运开展专项整治 提醒:为了安全着想,请拒绝它!
我市集中整治铁路沿线“两违”行为 4支队伍今明两日深入八地开展专项督查
党团共建传承红色基因
龙头引领 两翼齐飞——缙云县职业技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横县百合镇禁毒工作经验做法获全市推广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饶市第四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全市约140万中小学生迎来新学期 六年级学生首次使用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
@汕尾车主:车管业务可以在邮政网点办理啦!告别排长队!
火车站出口 揽客“有点乱”
白沟新城组织收听收看 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和环保重点工作视频调度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