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百年发展,唐山依托区位、资源、港口等优势,逐渐形成了钢铁、装备、化工、能源、建材等优势支柱产业,先后被国家命名为钢铁材料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陶瓷材料产业基地和“北方瓷都”,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一、重化工业居于主导地位。截止2016年底,钢铁、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建材五大产业占比达到70.4%。年产铁8895万吨、粗钢8831万吨、成品钢材11837万吨、发电量482亿千瓦时、原油135万吨、焦炭2215万吨、水泥3113万吨、卫生陶瓷2474万件、铁路客车517辆、纯碱348万吨。
二、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7家,超500亿元企业2家。开滦(集团)等5家企业入围2016中国企业500强,津西钢铁等7家企业入围2016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工业和技改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9.7%和23.1%。产业结构呈现出钢铁比重下降,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比重上升的发展态势。截止2016年底,钢铁工业占规上工业比重32%,较“十一五”末降低7.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比21.2%,较“十一五”末提高11.2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7.7%,较“十一五”末增长1.3倍,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3%。
四、节能和淘汰落后成效显著。“十二五”以来,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累计淘汰炼铁产能163万吨、烧结434万吨、炼钢1032万吨、炼焦650万吨、熟料207.7万吨、水泥3563万吨、造纸89.51万吨、草浆5.3万吨、化纤1万吨、印染1200万米、硫酸6万吨。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高炉水渣、钢渣的综合利用率接近100%。“十二五”期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4.58%。2016年压减焦化产能426万吨,trt发电、焦(高)炉煤气发电等装机容量3257.8兆瓦。
五、信息化融合渗透不断加强。我市2009年跻身全国两化融合试验区,2012年、2014年先后入围全国信息消费、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累计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家、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2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7家、重点企业96家、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2个。我市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由2010年的16%提高到2016年的38%;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由2010年的34%提高到52%;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由2010年的49到2016年的75。先后荣获中国智慧城市领军城市、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智慧城市推进工作十佳城市等殊荣。
六、民营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年均增长10.1%。截止2016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338.7亿元,同比增长7.3%,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8.8%。全市民营经济总户数达到34.8万户,同比增长4.0%;从业人员232.3万人,同比下降2.3%。民营经济增加值、上缴税金占全市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8.8%和60.1%。
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始建于1878年的唐山开滦煤矿是中国最早采用西方近代技术开掘的大型煤矿,是中国第一座成功的机械化矿井。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也都诞生在唐山。
“北方瓷都”的兴起
唐山是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摇篮,享有“北方瓷都”的美誉,陶瓷界有三山一镇的说法,分别指广东的佛山、山东的博山、河北的唐山和江西景德镇。唐山陶瓷历史悠久,可追溯于明朝。
1925年,启新陶瓷厂从德国引进设备,是我国第一家引进陶瓷设备的工厂,率先使用机器生产陶瓷,改变了千百年来手工生产陶瓷的局面。同年,启新瓷厂首次使用部分国产原料生产出中国的第一件卫生陶瓷,为中国带来了马桶革命,也是唐山工业史上的一个创举。1927年该厂又成为我国第一家生产彩色瓷砖的陶瓷企业。
唐山近代工业的起点——开滦煤矿
唐山是一座以煤而建,以钢而兴的城市,开滦有着绵长的历史根脉,享有“中国近代煤炭工业源头”、“中国北方民族工业摇篮”的美誉。
开滦煤矿始建于1878年,是中国开发最早的近代煤炭企业,也是目前国有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该煤矿的创办始于清末的洋务运动。光绪二年,李鸿章指派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候补道唐廷枢到开平一带勘察煤铁情况,1878年设官督商办的开平矿务局,1879开凿唐山矿。1887开凿林西矿。唐山开始了产煤的历史。
中国第一桶机制水泥——启新洋灰公司
清朝末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报请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利用唐山石灰石为原料,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建成唐山细棉土厂,成为我国首家立窑生产水泥工厂。
1906年唐山细棉土厂从英国人手中收回,周学熙为挣脱官僚资本主义的束缚,在此基础上创办私人资本企业“启新洋灰公司”,成为我国第一家现代水泥厂,标志着我国水泥工业的诞生和我国拜年水泥工业史的开端。公司生产的“马牌”水泥在国际上多次获得殊荣。启新洋灰公司因此也被誉为“我国水泥工业的摇篮”。
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
唐胥铁路筑路工程于1881年初动工,同年6月9日开始铺轨,11月工程竣工。唐胥铁路东起唐山,西南至胥各庄,长9.7公里。采用由英国进口的每码30磅的轻钢轨,轨距也采用英国标准。1881年底,唐胥铁路投入使用,起初只能用骡马充当火车头,在钢轨上拖曳煤车,当时被称为“马车铁道”。后来,由于开平煤矿的全面投产,牵引力小、速度慢的马车铁道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工人根据金达的设计利用矿场的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0-3-0型的轻型蒸汽机车。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把它叫作“龙号”。这台中国人自造的第一台机车,虽然牵引力只有百余吨,构造也比较简单,但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工人的创造力。
唐胥铁路虽仅长9.7公里,但它是中国的第一条自建铁路,行驶了中国自制的第一台机车,确定了中国铁路的标准轨距。
中国第一个铁路工厂
中国最早的铁路工厂——唐山铁路工厂始建于1880年,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辆豪华客车、第一辆轨道检查车、第一列双层内燃动车组……都出自这个厂。1958年唐山铁路工厂更名为铁道部唐山机车车辆工厂。
唐山机车辆厂的前身是开平矿务局的胥各庄修车厂,建于1881年,是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系统第一家企业。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在修建唐胥铁路的同时,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批准,于1880年由开平矿务局投资创办了胥各庄铁路修理厂,最初厂址设在胥各庄。当时工厂只有几十名工人和几间简易的厂房。工厂的主要任务是为开平矿务局制造修理运煤车辆。建厂当年就制造了铁路货车13辆,并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因此,具有“中国机车工业摇篮”的美称。
1889年该厂为慈禧太后制造了一辆豪华专用客车,俗称“龙车”,“花车”。这辆车内部用珍惜木材制作,设有“龙床”、“宝座”等。由于制作豪华,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称赞。1900年该厂开始正式制造“莫古式”蒸汽机车,在中国机械工业史上留下了自己制造机车车辆的光辉篇章,也充分显示了铁路职工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市民建议在地铁安检与闸机间加装自动购票机
宁波市文学艺术创作基地在横坎头村揭牌
乌当区下坝镇24条通组路预计下月全部建成
白条肉出厂价触底反弹
鹤岗中院召开集中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动员大会
工业概况
钬激光输尿管软镜碎石培训班暨福建省结石防治协会理事会议在闽东医院举办
吉首市一小“三独”比赛展风采
“蒜你狠”狠不起来 “姜你军”仍“将你军”
绍兴市“炉峰慈联·爱心结对”六·一慰问山村儿童
市经信委召开2018年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推进会
狮山疏堵结合治乱象 打响蓝天保卫战
“六到位”助推慈湖高新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圆满完成
商丘“喇叭支书”讲禁烧
他冒用他人身份走南闯北,从未被识破,结果劝个架把自己送进去了
人工孵化遗鸥成功(图)
沈阳进一步放宽要求 中专学历即可零门槛落户
嘉兴市建委组织开展财务岗位风险教育
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央第1督导组进驻河北
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少华深入汕尾企业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