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创新教育形式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近日,顺德举办2018年全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学习领会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这是顺德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今年的第三次集中培训,也是顺德扎实做好党员教育培训的生动写照。
  在党员教育培训上,顺德创新形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对党员进行精准培训;通过打造提升党员教育载体平台、打造13个党员教育基地、党群同上“大巴党校”新模式等,加强对党群教育培训全覆盖。
  精准培训:
  205个村居超万名党员展开大学习
  今年3月13日,顺德召开加强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大会。此后,围绕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等主题,顺德组织党员干部掀起了大学习的热潮。
  4月26日,针对农村党员的培训班在北滘镇黄龙农村党员培训基地正式开班。培训创新性地采用“户内教学+户外考察” 的教学模式,开设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课程,使学员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成。在这里,顺德将以村居为单位,对全区205个村居四万多名的农村基层党员,分批展开全面培训。目前,已举办培训班40期,培训2000人。
  6月11日,区委组织部再次举行培训班邀请了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沈迟和佛山市委党校副校长蒙荫莉分别围绕“加强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主题,和村居党组织书记分享交流。
  6月22日,顺德基层党支部书记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四次会议精神专题培训班在黄龙书院开班。这是省委党校黄龙培训基地建立以来的首次培训班。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学员,均是顺德区今年3月派驻基层农村的第一书记和书记(主任)助理们。省委党校干部教育学院院长古斌、管理学部主任赵祥为学员们上课。
  在开展区内学习,“请进来”学的同时,顺德也重视组织党员干部“走出去”学。3月15日,顺德党政代表团到惠州博罗县、梅州梅县区考察;3月21日,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勇率队到禅城区罗南村和紫南村参观学习;3月28日,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向阳带队赴杭州、南京考察;4月4日,王勇再次带队赴南海里水镇河村等村居……一系列的外出参观考察,成员都以村居党组织书记为主,紧紧围绕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大主题,学习当地先进经验。4月12日至17日,为期六天的顺德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梁家河精神培训班,则全面对标学习梁家河精神。
  此外,顺德还开设了清华大学基层治理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顺德)高级研修班,培养基层治理领军人才。目前已在北京、顺德、成都等地举行了四期学习。
  创新载体:
  打造“105红色教育走廊”
  5月22日,顺德首个“两新”党组织党员教育基地在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海信科龙其前身是广东珠江冰箱厂,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了珠江冰箱厂,发表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讲话。
  对于建设这一“红色教育基地”,顺德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向阳表示,海信科龙是全区党员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改革开放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更是学习改革开放史不可或缺的窗口,要继续挖掘该基地的改革开放实践成果。
  作为全区第13个区级党员教育基地,科龙党员教育基地的成立,大大丰富了“105红色教育走廊”的内涵。通过深挖本土红色资源,编制“红色基因图谱”,顺德创新性地整合分布在105国道这条交通大动脉沿线的党员教育资源,如容桂乌泥塘会议旧址、大良太平塔(旧寨塔)、伦教三洲抗日烈士纪念碑、北滘黄龙村等,将这些教育阵地“串珠成链”,构建起了顺德的“105红色教育走廊”,为党员培训提供鲜活的红色教育平台。
  目前,顺德针对各党员教育基地的不同特点,确定了各有侧重的教育主题。如把黄龙农村党员培训基地打造成面向农村党员,传播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的阵地;把海信科龙党员教育基地打造成为面向“两新”组织党员,传播改革开放精神的阵地;将甘竹滩党员教育基地打造为面向机关党员传播顺德人“爱岗敬业、求实奋进、勇于创新、敢为天下先”精神的阵地。
  在打造提升13个党员教育基地的同时,顺德还创新开展了党群教育新模式——“大巴党校”,带领群众骨干乘坐大巴参观区内先进村居教学点,看先进,谋发展。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前的培训大部分是面向干部,面向普通党员群众的培训很少,“大巴党校”因此应运而生。
  链接
  特色阵地:
  黄龙党员培训基地
  黄龙村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调研考察的第一个农村,在这里提出了“农村党建要让群众更满意”的殷切期望。顺德区在这里建立农村基层党员培训基地与黄龙书院。自首期农村党员培训班开班以来,培训主题正在进一步延伸,覆盖群体也在不断扩大,还开设了妇女干部、青年骨干等不同类别的培训班。
  5月9日启用的黄龙书院将打造成为全市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阵地,将进一步擦亮黄龙党建培训品牌。
  甘竹滩党员教育基地
  1971年,顺德集全县之力耗时3年零4个月建起了甘竹滩洪潮发电站,成功把“食人滩”变成了“幸福滩”,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去年7月,已停产近10年的发电站有了一个崭新的身份——顺德区党员教育基地,继续讲述着新时期甘竹滩的顺德精神。
  今年5月初,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带队到甘竹滩洪潮发电站调研,提出要以建设博物馆的形式将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原址原貌保护好,要将顺德人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建发电站的这段历史挖掘出来,梳理好、展示好,大力弘扬这种创新精神,凝聚建设“科技顺德”的强大力量。成立至今,甘竹滩党员教育基地已接待80多批3000多名党员前往参观学习。
  科龙党员教育基地
  海信科龙公司的前身是广东珠江冰箱厂,自1984年成立以来,创造了不少辉煌。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全无氟环保节能冰箱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目前中国冰箱行业获得的最高技术奖项。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在珠江冰箱厂发表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讲话。顺德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建立科龙党员教育基地,既是创新主题教育载体的有益探索,更是重温“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行动自觉。
  品牌活动:“大巴党校”上看先进找差距谋发展
  去年以来,顺德创新开展“大巴党校·德情教育”专题培训。区委组织部选取60个参观考察点,覆盖全区10个镇街,按照“党建与基层治理、集体经济发展、文明村居建设”三个类别编排12条参考线路,指导村居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考察,软弱涣散村看党建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看经济强村,环境落后村看美丽文明村。
  “大巴党校”由各村居党组织组织实施,党组织书记带领党员、村(居)民代表、股东代表等,乘坐大巴汽车参观教学点。通过看先进、找差距、谋发展,充分调动党员和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让村民理解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支持配合农村党组织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为村居发展出主意,推动发展。截至6月1日,共开展84期“大巴党校·德情教育”活动,组织73个村居7000多名党员群众到22个村居、9家企业学习交流。
  文/珠江商报记者 张泰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佛山新闻网无关。其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市住建局第九监督检查组前往沙湾区检查农房建设情况
莲塘新村外墙水泥块“从天而降 ”
3个月卖了233套!南山成交之最竟是它?
药品GSP认证公示(2018年第12号)
今年秋季吉林省气象条件有利于秋收
顺德创新教育形式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市农委环保督察组赴岳西县开展第二轮督察工作
越城区环城南路和环城北路恢复通车
传统老月饼最有中秋味
纳米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恩施州挂牌
哈尔滨市委办公厅驻村工作队:“驻进村民的心坎里”
东莞海事加强警戒力量 保障虎门二桥顺利建设
三年决战奔小康----榆中:“驻地部队精准扶贫助发展”
周口市书法家齐聚五一广场写春联送祝福
共享单车押金难退投诉井喷 全装修成品房质量问题突出
赵建平在龙城大街乌金山规划区域现场办公
褚集镇结合国学《中庸》思想做好党员教育管理
齐白石故乡的风吹进爱琴海岸 中国湘潭书画家作品展在希腊雅典展出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论坛19日举行
吕猛椿率队检查鹿寨镇五个社区和部分商住小区“创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