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商品打出“砍价0元得”口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微信的人越来越多。然而,有一些营销活动也盯上了微信,让不少网友跌入骗局。
a、帮忙砍价 多是“营销”或“骗局”
“我在砍价免费拿手机,就差你一刀了。”“我在砍价免费配眼镜,帮我砍一下。”“请大家帮我砍一下。”最近,市民杨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群聊中经常收到帮忙砍价的信息,由于操作简单,只需轻轻一点便可帮忙砍价,杨女士多数时候会毫不犹豫地帮忙。
4月6日,一款美国进口智能机器人的砍价活动引起了杨女士的注意,因为她一直打算给两岁多的儿子购买该玩具,没想到参与砍价活动就能免费领取。于是,帮朋友砍价后,她也将链接复制、发送至多个微信群,请好友帮忙砍价。
杨女士说,该款玩具原价是118元,砍价到0元时便可免费领取。在朋友圈好友的帮助下,价格很快就被砍了下来,眼看胜利在望,然而,第18位好友砍完价后,系统提示砍价人数达到上限,无法继续砍价。由于没有砍到0元,则不具备领取资格。
由于杨女士是初次参加砍价活动,对操作规则和方法都不清楚,便咨询是否可以按砍价后的价格购买该商品,得到的答案是不可以,要买还得按原价。“那岂不是让18位好友白忙活了。”杨女士感觉自己做了无用功,询问周边是否有朋友砍价成功领到了商品。询问一圈下来,居然没有一个人成功领取。
到底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砍价成功?如果都不成功,其意义何在?杨女士开始对砍价活动提出质疑。为此,记者采访了多名参加过砍价活动的市民、网友,得到的答案是不要相信砍价免费领取商品的活动,大多是为了获取个人信息。
网友“游de伊”称,前不久她参加了内江本地一家眼镜店的砍价活动,商家宣称砍价0元配眼镜。她便在朋友圈发出砍价链接,而且很快砍价成功。她到店配眼镜时却发现,所谓的0元配眼镜,只包括指定镜片,而镜框不包含在内,需单独付费。“指定镜片不一定适合每个人,镜框要单独付费,价格也不便宜。”“游de伊”认为,这只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方法,消费者不一定能得到实惠。
记者搜索相关资料发现,近年来,不时有媒体报道市民因参与砍价活动而“中招”,类似的活动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宣传产品,有的却是为了骗取关注或个人信息,更有甚者为了后续的诈骗。
b、拼单团购 低价抢购套路多
除了砍价活动,拼单团购也越来越时兴。一个人买东西不划算,不如找人一起组团拼单,在“捡相因”的心理作用下,不少人都加入了拼单行列。那么,这种模式是否靠谱呢?
日前,市民曹先生在某电商app上看到一个拼单优惠活动,原价139元的清风高品质金装抽纸,24包拼单成功只需1.9元,6人即可成团。曹先生便发起拼单,很快就和家人组成了6人团,分别支付1.9元后,他却收到系统信息“该活动将于两日后开奖”。
两天后,曹先生查看系统,发现一等奖名单10名(可享受1.9元购买该活动商品),自己和家人全都是二等奖(二等奖将全额退款,并赠送88元代金券)。心想用88元代金券抵扣购买也可以节省不少钱,但使用时又遇到了阻碍,因为要在规定时间内、符合满减条件等条款。曹先生算了一笔账,要想用代金券,就得花更多的钱,为了凑单,可能买回一堆没用的东西。
曹先生还发现,在一等奖中奖名单中,没有一个是他认识的,仔细阅读活动规则发现,活动是从拼单成功的所有订单中随机选取,全国究竟有多少人拼单成功,根本无从知晓,中奖者是否存在也无从考证。
此前,市民李光英也常常在网上拼单,她说,商品售价不高的,大多都能拼单成功;而超低价拼单,参加了很多次,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对这种拼单再无兴趣。
此外,有消费者反映,价格非常低的拼单商品,质量大多不尽如人意,网销平台充斥着大量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购物时不要贪图小便宜,质量、安全不容忽视。(本报记者 伍雪梅 文/图)
73岁的老丁出院三天后 借钱还清了医疗费
2月5日至11日停电公告
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昨隆重开幕
招远开发区秧歌“扭”出 欢乐、祥和、团结幸福来
病人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一站式”服务颇受欢迎
朋友圈“砍价”“拼单”,真能捡到“相因”吗?
宜春汽运:积极防范护航旅客出行
新化县领导到县委党校上课
关于印发吴正涛、李龙根在市委第四巡察组巡察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工作动员会上讲话的通知
第三届“中非青年大联欢”四川行活动启动
胡明莹走访慰问市粮食系统困难职工
传统手工艺人文博会秀绝活
岳阳市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专题培训班开班
湖州市南太湖围网整治清理补偿资金公示(幻溇)
东海县卫计委举办晚会“盛宴”
市政协十二届六次常委会议召开
松滋市开展2017年度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考核
我市坚持发展和规范并举推动PPP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
丽阳坑水系城北村区块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完工
张敬华出席紫光集团与南京银行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