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大鹿岛海域。由丹东中科永明海产品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共同培育出的1707万粒黄蚬子种苗,成功放流至滩质适宜其生长的“海洋牧场”。包括此次在内,今年我市计划放流6000万粒种苗。
当日上午,记者在放流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在颠簸的船上,将49个装有黄蚬子种苗的泡沫箱打开,然后向海里投放,黄蚬子种苗犹如金色的沙子随着海水的流动慢慢融入大海。“今天,我们先放流1707万粒人工繁育黄蚬子苗,接下来,还将陆续放流4300万粒。”丹东中科永明海产品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总监李朝辉介绍,两年后,市民和外地游客的餐桌上,将会出现人工繁育的黄蚬子,今年放流的6000万粒种苗能产出400万公斤黄蚬子。
看着蚬宝宝“安家”,李朝辉颇有感触地说:“这些蚬宝宝是在育成中心经过4年‘孵化’出来的。”李朝辉所说的育成中心便是中科院丹东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简称育成中心)。丹东中科永明海产品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坐落在育成中心。2012年,在育成中心的“牵线搭桥”下,该公司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合作,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作为我市一家海产品加工类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丹东中科永明海产品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发现,黄蚬子作为丹东地区最主要的经济贝类,已于2011年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然而,由于连年捕捞,加之极端气候等因素影响,有着“丹东海鲜名片”之称的黄蚬子产量逐年减少,特别是随着丹东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对黄蚬子的需求量增加,自然资源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人工育苗放流迫在眉睫。
2013年,在育成中心,该公司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将“黄蚬子高效人工繁育和增养殖关键技术”正式立项。经过4年的悉心培育,黄蚬子种苗孵化成功。“丹东地区丰富的滩涂和浅海资源,给大规模增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告诉记者,工作站主要围绕黄蚬子高效人工繁育和增养殖进行了深入研究,对黄蚬子幼虫稳定培养、高效采苗和规模化苗种中间培育等关键技术环节和生物学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适合本地区环境条件的黄蚬子高效人工繁殖和增殖放流技术体系,促进丹东黄蚬子增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野生资源恢复。
记者了解到,黄蚬子学名中国蛤蜊,还有个名字叫飞蛤。以“飞”为名,是因为它不会固定在海底某处生长,有时也会自由地“飞”走,选择自己的栖息地。目前繁育出的种苗放流选择在自然海域,生长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是不可控的。“‘居无定所’或许是造成黄蚬子产量不可控的一个因素。下一步,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圈养殖实验,争取明年实现项目验收。”张涛说。
随着一箱箱黄蚬子种苗投放至大鹿岛海域,李朝辉对企业今后走高科技发展之路充满了信心,黄蚬子的产量上来了,不光市民和外地游客可以大饱口福,渔民也是受益者。为了种苗扩繁与资源修复,该公司继续与中科院合作,在育成中心实现更多的梦想,将原先一些不可能孵化的产品通过科技转化,实现人工养殖、孵化,带动丹东渔业经济发展。
记者 陆丽明
临沂客运总站温暖旅客 举办"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湖州废弃矿山治理入选全国成就展
江苏文化嘉年华在港举办,香港居民感受苏州魅力
珠海港全年货物吞吐量将达1.3亿吨 计划到2021年突破2亿吨大关
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签约仪式
1707万粒黄蚬子种苗入住“海洋牧场”
全市检察官集体“补钙”
江安县强化两、三轮车非法载人超员专项整治工作
灵石县举行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公开课
临泉县滑集镇立足“云平台”“扶智”助脱贫
《海外收藏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史料选编》编辑研讨会在穗召开
“神秘”低价房广告满城张贴 这种房源一般都只有使用权
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长沙展团·2018重庆高交会系列报道之“华曙高科”
怀宁:余学峰公开接访
市交通局、住建局、旅发委、粮食局传达学习全市干部作风整顿动员会精神
市委办全员投身经济发展主战场
芜湖火车站有个地方“免费洗桑拿”!惊动了120|今日看点
千年商都,开放新貌
丰南消协着力做好消费者维权工作
山城区地税局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