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缘 肖惠丹) 紫金山活跃着一支上百人的歌唱队,清晨到紫金山的登山者常常可以听到山林深处的歌声,这些歌声时而高亢嘹亮,时而悠扬婉转,伴着阵阵松涛,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很多登山人被歌声感染,有人停下脚步用心聆听,有人跟着哼唱,还有人加入了这支歌唱队,一唱就是十多年。
早上7点钟,紫金山草木的枝叶上还沾着雨水,空气里满是清新的味道,一群热爱唱歌的人已经聚集到紫金山蜗牛峰脚下唱歌了。据悉,他们不分寒暑,不论刮风下雨都聚集在紫金山上歌唱,之前每天都有人唱歌,后来改成每周固定四天唱歌。
道具齐全、分工明确,虽然这只是一支业余歌唱队,但是他们对待每一首歌都不马虎。挂在树梢上的小音箱播放着伴奏,铺在地上的小毯子摆放着背包与水杯,一长根线上“晾”满曲谱歌词,旁边还有准备好的十余把雨伞……一位女指挥站在山脚平台上奋力挥动双臂,时而跟着歌声打节拍,时而指着曲谱与歌词引导大家。他们的“曲库”里有上百首歌,有爱国歌曲,有经典情歌,也有广为传唱的老歌。
记者了解到,这支歌唱队已经成立有18年了,不过成员并不固定,其中有八旬老人也有还没上学的孩子,谁想唱都可以唱两句,哪怕是路过的登山人也可以跟着大家一起放声歌唱。平时这支歌唱队差不多有十余人,遇上周末节假日差不多有上百人。每逢国庆,他们还会在这里举行“歌唱庆典”。加入歌唱队17年的谢世国说:“祖国的生日我们会聚在一起唱歌,我们一起为祖国庆祝生日,唱些歌颂祖国的歌曲。”
来这唱歌的人有些住在紫金山附近,有些则离得很远。但是他们不辞辛苦,转数次公交就为了来这里唱歌释放自我。他们说,山上空旷,大家一起唱歌激情很高,唱完什么烦心事都忘了。
68岁的杨丰龙是在爬紫金山的时候听见歌声受到感染的,此后在紫金山蜗牛峰脚下一唱就是十五年,他介绍说,蜗牛峰这边靠近山路,平时人来人往,一些学生还有外地游客听见歌声也常常停下脚步和他们一起唱歌。他希望与路过的登山人一起唱歌,这也是他坚持在这里唱歌的原因。
湖南人李运香是位军嫂,退休后跟随丈夫来到南京,原以为在人生地不熟的南京会很不习惯,想待一阵子就回老家。2001年,她爬山时发现了这支歌唱队,之后就跟着大家一起唱歌,一直唱到现在,还成了这支唱歌队的指挥。她告诉记者说:“开始觉得无聊还想回老家,在紫金山唱歌后认识了好多人,我现在觉得南京的山也蛮好,南京的人也蛮好,南京的生活也蛮好的。”
2015年由于歌唱队之前的指挥身体不适,李运香主动承担了指挥的工作。站在台上指挥,李运香可以看到听众的表情,那些人如痴如醉的眼神、驻足倾听由衷赞叹的表情让她觉得特别满足。其中最令她感动的是一对从栖霞专程赶来听歌的夫妻,妻子是盲人,他们得知紫金山的歌声后,专门爬山上来听。从歌唱队开始演唱到2个小时后结束,他们一直静静地听着,还连连赞叹说歌声好听。
全国打击侵权假冒两法衔接培训在宜开班 始终保持打击侵权假冒高压态势
《魅力中国城》乐陵竞演节目明晚央视二套播出
谁在深圳找寻诗意?——谢湘南携新书《深圳时间》亮相飞地书局
宿州市红十字会公益教育讲座进社区
宁德版“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
紫金山活跃着一支上百人的歌唱队 他们用歌声感染登山者
【深度】0-3岁奶娃托育难 妈妈的烦恼谁来管
我国学者利用废纸箱研制出新型重金属修复剂
勉县土地增减挂钩拓宽城乡发展空间
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只跑一次”获群众好评
智能马桶正在改革你的厕所 中国造远销“一带一路”国家
世界第一输电高塔今日披上宁波制造的“防腐外衣”
提升规划服务 功夫用在刀刃上——市规划局创优环境综述
茅箭区教育局迅速部署低温天气应对工作
我市增设执行河(湖、库)长协助市级河长编制治理方案、开展日常巡查等
市博物馆获得“江苏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称号
老师送考到考点 场外寄祝福
望牛墩:雷雨天正确使用车辆灯光 减少交通事故
双桥经开区消防进校园 为师生送去开学“见面礼”
马尾区马江剧院举行高雅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