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全国率先建立节能降耗预警调控机制;在山东省第一个建成了覆盖污染源、河流断面、湿地、辐射源等环境要素的视频监控系统;新能源汽车生产应用推广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我市一直在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2017年,我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54%,超额完成任务目标。绿色、节能、循环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自主选择,节能减排已成为聊城的绿色名片。
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2017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196.98亿元,同比增长9.3%,高于工业增幅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5:49.4:39.1,三产占比提高0.9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我市淘汰落后产能39家,取缔“地条钢”企业12家,产能370万吨,关闭“散乱污”企业3113家,淘汰小火电机组80.6万千瓦;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比下降2.6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03%。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54%,超额完成下降4.5%的任务目标,累计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的52%。
节能工作质量稳步提升。在工业节能方面,积极推动节能技术改造,实施节能技改项目25个,年可节能15万余吨标准煤。在建筑节能方面,全面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及绿色建筑标准,城市规划区内所有新建建筑一律执行居住建筑75%、公共建筑65%的节能标准,施工阶段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99%以上,全年全市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108.99万平方米,完成了省下达的40万平方米的任务。在交通节能方面,全面推进“绿色交通城市”建设,重点抓好38个绿色交通样板项目的建设,中心城区节能环保车辆覆盖率接近100%,各县(市、区)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占比90%以上,全市共投放公共自行车13000辆,城市公共自行车发卡量已达7.7万余张。在公共机构节能方面,积极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全市公共机构人均能耗下降2.7%,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2.6%。
重点工程建设示范带动。我市用“真金白银”进行节能激励,财政资金的“大手笔”有效地引导了社会资金流向节能领域。去年,我市精心筛选了183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和102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其中,80个产业低碳化示范项目总投资89亿元,年可节能50余万吨标准煤;47个太阳能集热系统项目日产热水2574吨,年可节能1万余吨标准煤。
□记者 张洁 通讯员 朱玉金
市儿福院组织召开廉洁风险防控评估会
过 年
海丰两男子贩卖“止咳水”分获刑期三年、四年半
古城办四举措力促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是30元不限时还是6元每小时?水上东路停车遭遇堵心事
节能减排成聊城绿色名片
让基层海岛每一位群众都听到党的声音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摄制组走进汝阳
一位爱算账的“第一书记”
黄冈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刚一行到红安杏花乡调研督办精准脱贫工作
深化“不见面审批”实践 公安“1号窗口”让群众少跑腿
我市参评水果获省一等奖
贵溪第一张道路运输证IC卡“新鲜出炉“
食药监部门抽查食品批发店
市政协视察安宁区高中教育资源
车外抛物155辆车被曝光鼓励市民参与抓拍,将予以50元/次奖励
省道101线射洪段公路改建工程8月开工
裕安区完成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民生工程年度任务
山东体育专业测试合格分数线为72分 本专科相同
临沂园林部门精细化养护提升 打造花海为创城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