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教育现代化的优质均衡之道


特色足球学校的队员正在准备比赛。
师生环保志愿行动。
“阳光食堂智慧平台”管控系统。
【核心阅读】
成功创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评估组给出了930分的高分;与全国一流名校北大附中合作办学,飞龙湖学校即将正式签约;全区教育质量大幅提升,高考中考成绩突出,教育工作业绩考核居全市首位……今年以来,路桥区教育战线捷报频传,“优质+均衡”的教育现代化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收获的背后,是路桥区委、区政府对教育事业一以贯之的重视。抓投入、抓质量、抓均衡,全区教育工作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a 教育投入
高于财政增速
近期,省教育监督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第四批省教育基本现代化申报县(市、区)进行了现场督导评估,路桥区创建工作得到高度评价,并获得930分的高分(总分1000分)。
路桥区教育局局长王勇智介绍,围绕“创建教育基本现代化区”这一目标,路桥区凝心聚力,抓投入、抓质量、抓均衡,教育质量明显提升,2017年高考一本率比上一年提升10%,并成为全市中考普高线唯一上升的县(市、区);打造高端品质学校,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办学,将于4月1日正式签约;狠抓普惠性幼儿园等教育短板的提升,近三年共新增普惠性幼儿园31家,今年还将新增5所、三年新增15所公办幼儿园。
“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教育事业,近三年累计投入教育经费33.34亿元,年均增速达12.84%,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速3个百分点。”王勇智说,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有力保障,是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
为深化省教育现代化区创建,路桥区积极做好全域谋划,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制定《路桥区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区任务分解表》《资源保障、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进表》《经费保障、义务教育均衡、教育保障推进表》,并列出问题清单,对标补短,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内涵。
教育经费都用在了哪里?王勇智为记者举例:“比如幼儿园的建设,这几年来,我们大力抓学前教育发展,计划从2017年起,用5年时间投入8亿元新建公办幼儿园,使每个镇(街道)公办幼儿园数量达到3所,2020年普惠率达到90%。”
发展教育要花钱,路桥区可谓不遗余力。2017年,区财政专门拨款1700多万元,用于全区学校添置教学仪器设备。推进百万学生饮食放心提升工程,开发“阳光食堂智慧平台”管控系统,保障师生食品安全。去年,全区拨付民办学校奖补资金2882.19万元,用于提升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全年落实教师培训专项经费764万元,区财政还每年拨付500万元,重点奖励在教学一线、特别是在农村长期从教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b 名校落地
带动高品质引领
1月6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铮一行来路桥区考察,洽谈合作办学事宜。路桥区经济发展的欣欣向荣、推进与名校合作办学的力度和诚意,深深打动了这位全国知名校长。
“路桥区教育发展均衡度较高,但缺少高端品质学校的引领。”王勇智说,因为这一原因,路桥每年都有优秀学生外流。基于此现状,路桥区提出要“积极回应群众对高品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强集团化办学,提高城乡教育共同体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引进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并将这一目标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我们的目标是真正引入‘名
校’而不是‘校名’,我们与北大附中的合作办学,将会是实质性、紧密型的。”路桥区副区长姚君丹说,这一点将体现在学校管理、师资力量和课程体系等方方面面。
与名校合作并非易事。“从寻找目标、建立联系、深入沟通,一年时间,我们往北京跑了13趟。”路桥区府办副主任陈海青说,寻求合作之路,可谓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引进名校与培育本土相结合”,也是写进今年路桥区政府工作报告的教育发展方针。一直以来,该区坚持以德育为先、特色为要、改革为上,推动全区教育水平提升。
“丝绸之路”游学活动、“道德习惯银行”、“生活小达人”评比……路桥区以“一校一品”工程为抓手,不断创新德育形式和手段,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全区确定德育重点(特色)项目43个,路桥三中的《开学第一课》等德育特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收效。路桥实验中学还开展“菜单式”的家庭教育培训,家长既做老师,又当学生,有效促进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我们还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行动,向改革创新要质量。”路桥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林文茂介绍,目前路桥全区初中学校均已探索实施基础性课程的分层走班教学,其中8所初中被列为全省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试点学校,《非正式教研团队助力推进区域教学改革》成为省教研创新特色项目。“通过‘高效课堂、精准教学’,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课程改革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路桥区从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和完善教师考核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快梯队培养。出台《路桥区校长基金奖励办法(试行)》《路桥区名教师培养和管理办法》等政策,强化教师队伍培训,鼓励教师提升业务水平。在职称评定中,加大课堂实际教学水平在评审中所占的比重,各类中高级职称向教学业绩突出、长期担任班主任、城乡对口交流等三类教师倾斜,且不占学校指标。
c 同步提升
实现校际均衡
“优质+均衡”,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两翼。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又有质量的教育,成了路桥区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最大动力。
据统计,目前路桥区共建成省标准化学校42所,覆盖率达91.3%。2017年,全区公办中小学校际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14、0.13,实现了校际间基本均衡。
为实现义务教育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路桥区全域谋划,完善校网布局,切实保障全区适龄学生就近入学。
在学前教育阶段,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在符合条件的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明确13所公办学校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重点接纳学校,2.7万多名随迁子女全部在路桥当地就读,在全市率先实现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100%入学。同时进一步促进民工子弟学校发展,计划在东部沿海产业带、西部市场园区和中部主城区各设置1所
民工子弟学校,其中在主城区新建的路北第二小学计划今年9月开始招生,其余两所已完成规划选址。
为促进区域教育质量的同步推进,路桥区建立完善学校发展评价机制、教学质量监测机制,指导全区各中小学校结合本区域教育发展现状和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制定三至五年发展规划,并由区教育局督导室进行定期督查和阶段评估。通过抽样检测、过程跟踪、终端监测等方式,对各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分析,促进各学校不断反思问题,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加强对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和指导,督促其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去年,阳光学校等3所民工子弟学校通过改造提升,达到了省标准化学校要求。
师资力量的“城乡差别”在所难免,如何打破这一壁垒,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逆向流动”?路桥区制定出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工作实施办法,做好校长教师交流省级试点区工作,鼓励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推进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化、常态化。近两年,共有251名教师、校长参与交流,实现农村各校在基本学科上至少有一名名师引领,促进了校际均衡。

吉安县宣传落实秸秆禁烧政策
德清:办税时兴凭“身份”
眉山市以标准化为导向开展跨层级跨区域法人公示信息抽查工作
常平1月份至今共拆除违法建筑约61120平方米
承办中国旅游景区发展大会 武隆旅游创新发展“加速度”
路桥:教育现代化的优质均衡之道
灵山:荔枝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黑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2018年度工作会议
临安:昌化特色菜 迎新流水席
全市综治和平安建设述职考评大会要求坚持“三化” 提升“三感”
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
贵阳市工商局高新区局“三方面”入手强化“元旦”期间安全生产
市区锦绣路 “换新装”
广州将推进逾200个老旧小区换新颜
上海徐汇公安分局组织开展盛华景苑消防安全专项检查
沈阳药科大学教育项目喜获丰收
想到丈夫的避而不见 她往楼下砸锅碗瓢盆还在自家放火
怀化地理|麻阳炒鹅:苗乡馈赠 历久弥新
我市2018年中考今天开考
轻信他人能办入学 家长钱财被骗